想学好英语的人很多,有不少没学会的人觉得很难,其实语言只是一种技能一种工具而已,就像骑自行车、开车、游泳等,天赋有差异,但差点的人无非是多下点功夫,熟能生巧而已。
我认识一些朋友,努力学过,好像进步不大,资料收集不少,认真学过的不多。
要掌握人类语言的基本结构,需要掌握三门不同的语言:通母语是30分,再通一门外语算60分,再会一门同类外语,算70分,如果是不同类的可以达到90分,如果每门都通的,可以是99分,有天赋的语言学家会100多种语言,就像高级程序员学编程语言一样,三天就能学会一门新的语言。
所以现代人类,应该掌握两门语言,最好是不同类型的语言,欧洲语言内部都是近亲,和我们的方言类似,如果按照不同的语言类型算,前三位的是英文、阿拉伯文和中文,长远一点看,主要的语言就是英文和中文,一般要选一个第二外语,第二外语第一选择是法语,然后是意大利语和西班牙,其实这三种语言很近,比德语和英语的关系还近。如果中国能持续稳定改革几十年,中文和英文会成为世界的两门主流语言,这个和国家实力及人口是匹配的,但是学习的难度,那中文是英文的10倍,所以未来的孩子,会中文成为中国人的最大优势,而老外学中文,那可比我们学英文头痛多了。
为什么难度有这么大差别呢?因为这个字母语言只要语音记忆就可以了,语音和词句书写时一致的;而中文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象形语言,语音记忆和文字记忆是相对独立的,需要再强行匹配,所以学习中文的难度至少是英文的3倍。随着信息的全球化,未来小语种会很快消亡,比如只有几百万人口使用的语言,未来是没法生存的,只能作为文物了。
未来是否还有学习外语的必要,更长远的来看,很可能不需要了,因为人工智能第一阶段已经成熟,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人类的生活,这个速度一定是摩尔定律,所以几十年内,机器同声传译会成为普遍的工具,当机器同传成为基本工具后,普通人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就很小了。但是从锻炼思维的角度,如果一个人能掌握3门不同语系的语言,大脑本身的翻译能力比普通人高出很多倍,更重要的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不是机器几十年内可以解决的。未来机器负责工作,人类负责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