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hào)。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译文:东海之中的一座岛上有个神人,名叫禺䝞,他的外貌是人面鸟身,耳朵上挂两条黄蛇,脚下踩着两条黄蛇。黄帝生了禺䝞,禺䝞生了禺京。禺京在北海,禺䝞在东海,这父子俩都被称作海神。
融水发源于招摇山。有个玄股国,国人以黍为食,擅于役使四种野兽。
有个困民国,国人以勾为姓,以黍为食。有个人叫王亥,他的两只手把握着一只鸟,正在吃它的头。王亥把他饲养的牛群托付给有易与河伯照看。有易想要夺取这群牛,就杀了王亥。(有君王给王亥报仇,打败了有易),河伯念着与有易的交情,悄悄的把有易及其部落的人放走。而后,他们在深山老林野兽出没的地方又建立一个国家,以兽类为食,名叫摇民。有的说帝舜生了戏,戏建立了摇民国。
海内有两个人,一个名叫女丑。跟着她的有一只大蟹。
原文: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
有壎(xuān)民之国。有綦(jì)山。又有摇山。有䰝(zèng)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译文: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孽摇頵羝山,山上生长了扶桑树,树高三百里,树叶的形状似芥树叶。有一座温源谷,也叫汤谷,谷上也生长了扶桑树,一个太阳正在落下,一个太阳正在升起,它们都负载于三足乌的背上。
有个神人叫奢比尸,他长的是人面、犬耳及兽身,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
有一种五彩斑斓的鸟,经常相向盘旋起舞,只有帝俊下来与它们交友。天帝在下界有两座祭坛,就是五彩鸟在掌管。
大荒之中,有一座猗天苏门山,这里是太阳和月亮开始升起的地方。
有壎民国。有綦山、摇山、䰝山、门户山、盛山、待山。还有五采鸟。
原文: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䳃(wǎn)--北方曰䳃,来之风曰掞(扌为犭,音yǎn)--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译文:在东荒之中有一座壑明俊疾山,这里是太阳和月亮开始升起的地方。它的边上有一个中容国。
在东北方的海外,有三青马、三骓、甘华树。还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和甘柤树。这个地方被称作百谷。
有一个女和月母国。有一个叫䳃的神人,从北方吹出的风称作䳃,吹过来的风称作掞。他除了管理风候以外,还在东荒的东北端、监管着太阳和月亮出没的时间顺序和行止的时长,让它们不间断的有序的运行。
在大荒的东北角,有一座凶犁土丘山。在它的南端是应龙居住的地方,由于应龙在斩杀蚩尤与夸父的战斗后神力耗尽,不能上天布雨,因此,下界的土地经常发生旱灾。人们就装扮成应龙的样貌不停的向上天求雨,最后,终于求得了大雨,解除了旱情。
在进入东海约七千里的地方有一座流波山,山上生活着一只夔兽,它的外形似牛,头上没有角,灰白色的身体,只有一只脚,它每次从水中出入,必然是披风戴雨,光芒耀眼,似乎能映照日月,它发出的声音象打雷。后来,黄帝得到了夔兽,用它的皮制成了鼓,兽骨制成了鼓槌,敲击起来声传五百里,以此来威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