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少,那时候很多孩子都是疯玩几年之后直接去上学前班。
我就是其中一员。
刚会写字的孩子都流行用田字格本。
学前班的老师很喜欢让我们练习自己的名字,他们在本子最开始的左上角横平竖直地写上每个孩子的名字,然后让孩子们照葫芦画瓢地写上整整一页。
通常只给一节课的时间。
不太凑巧,我姓董。
一个草字头占了大半个田字格,下面的重字就很难塞进去了。写着写着就超出了格子,但下面又是下一行的地方,只能一再努力,争取写得更扁一点。
一整节课下来我都没能写完一页,刚好那节课是上午最后一节,我堵着气写完了才回家吃饭(学前班一般都是就近上的,中午是可以回家的)。
一到家,看到爸妈都在桌子前面等着我,我心里的委屈就决了堤一样地涌了出来。
“妈妈,我不想叫董X了,我要改名。”
妈妈虽然很惊讶,但还是配合了我,估计也是想看看我要搞什么名堂:“你想叫什么啊?”
“我要叫‘妖精’!”我认真解释:“董X太难写了,一写就出格,同学姓王写得可快了!”
“哪个妖啊?”
“1(幺)23的1!”
“哪个精?”
“北京的京!”
原谅我当时只认识这么寥寥几字,但是改名,我是真心的。
爸妈对我的新名字“1京”笑得前仰后合,我却有些洋洋得意:以后再写名字,我应该就是第一名快了吧。
不过后来老师再也没安排过我们写自己的名字了,没了竞争我也就勉强使用着旧名字,一用就是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