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袁校在初一5班上的一节课,是一个项目化学习的中期活动。由于我知道下学期我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所以我听得很认真。但我们初二备组的四位老师听完后都一脸懵逼,不知那什么备忘录,什么真实的细节,什么评价量规到底是怎么回事。
研讨时,科长针对我们的疑问对项目化学习这个新事物进行了讲解。听完之后我大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所谓项目化学习,就是老师设计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多个情境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他们初一在进行七下第六单元科幻与探险教学过程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他们即将召开一次探险家高峰会议,有四项议程,分别是探险家发言、探险家对话、探险家为刘慈欣的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添加细节、探险家发布宣言确定下一个探险目的地。
我的理解是,老师们在这个情境中化身为大会的策划者,负责策划这次大会的各项议程。他们邀请的与会者是第六单元几篇课文的人物以及读过的书的人物,分别是斯科特、尼摩船长、杨利伟和各小组自选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例如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
这些大会策划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领着一帮大会秘书处的小秘书(也就是学生)为这次大会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包括为与会嘉宾写备忘录之类的。
说到底,就是老师们带着一大帮孩子在玩一个游戏。老师们策划了这个游戏,并且制定了各种游戏规则。一方面,他们本身也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成为游戏角色之一,另一方面,他们暗地里也还是语文老师,希望孩子们通过玩这个游戏学到语文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我觉得这项目化学习的最大难度在于设计这个游戏。老师们要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善于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设计出来的游戏不仅要有一个模拟社会真实的具体情境,还要有各个关卡让孩子们去闯。这些关卡的设置要非常巧妙,不仅要合情合理,也要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在孩子们闯关时,老师们还要为他们准备各种资源或工具,助他们闯关成功。孩子们通过闯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实现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个项目设计,最好是多位老师合作研发。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一个优秀的项目,设计者应该拥有知识产权。
这就是我对项目化学习的初步认识。接下来有待进一步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