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出生于1613年3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在中国古代,妇女的政治地位一向很低。
可孝庄却不同一般女子,她极具政治眼光,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不仅辅佐了自己的丈夫皇太极战胜了明王朝,还培养出了自己的儿子顺治、孙子康熙两代皇帝,是清朝最杰出而少有的女政治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孝庄的大智慧和大格局。
1.为夫分忧,富有谋略
在清朝初年,满蒙联姻是一项国策,在那个战乱纷争、强者为尊的年代,贵族女性的婚姻是无法自主的,在她们身上,背负着家族的责任与使命。
孝庄的婚姻,就是一场为家族利益而牺牲的政治联姻。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
那时的皇太极,整整比孝庄大了21岁,更重要的是,他并不爱孝庄。
可见年少进宫的孝庄,在后宫地位并不高,甚至屈居后宫之末。孝庄在情场上不如意,可她在理政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不得不让皇太极刮目相看。
洪承畴,万历年间进士出身,是当时少有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才,皇太极一直想让他归降大清,可洪承畴颇有文人风骨,始终不屈。
孝庄得知夫君这一心事后,毛遂自荐,愿意替夫分忧,去劝降洪承畴。
面对洪承畴,孝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是从大局上表达自己仰慕洪承畴的气节,然后又从小局一位妻子的角度,告诉洪承畴:
丈夫的性命是一个家庭妻子儿女的精神支柱,不仅仅是自己的,如果丈夫死了,妻子儿女就会失去头顶上的天,这个家就散了。
她向洪承畴保证,如果他归顺清朝,皇太极会封锁消息,以保证他妻儿的人身安全,直至洪承畴全家团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洪承畴听了孝庄的劝慰,放下了防备,归顺了大清,立功无数。
从此,孝庄深得皇太极的器重,成为了贤内助,可见孝庄确实是一个胆识过人,天资聪颖,富有谋略的女性。
2.巧用心机,扶子上位
公元一六四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五十二岁的皇太极猝死于盛京。由于未立遗嘱,皇位便成了争执。
当时最有实力继承皇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掌管户部事务的肃亲王豪格,另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掌管吏部事务的睿亲王多尔衮。
为了稳定局面,八旗王公里资历最老的正红旗主代善站了出来,他联合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拥立同样是皇太极儿子的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在福临长大亲政之前,由代善和多尔衮共同辅政。
自然母凭子贵,孝庄也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可孝庄很清楚,她和儿子只不过是坐在台前的傀儡,时时处处有危机,他们的性命仍被多尔衮抓在手里。
孝庄为了避免危险,开始暗中笼络朝中大臣,广结善缘,以退为进,在时机未成熟之前,她把实权彻底交给多尔衮,消除戒心,韬光养晦。
七年后,摄政王多尔衮死于狩猎途中,多尔衮的离世就是孝庄等待的机会,她苦心的布局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她联合朝中的大臣,将多尔衮的势力一网打尽,为自己的儿子顺治赢得了亲政的权力。
3.辅佐康熙,共享盛世
顺治十八年,24岁的福临因病离世,将皇位留给了他的三儿子,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
孝庄非常喜爱这个孙子,想把他培养成一位博学多才的明君。
孝庄本人很喜欢阅读史书,所以她也着重培养康熙爱读书的习惯。
在孝庄的影响下,康熙一生都酷爱读书。除了读书之外,孝庄还很注重康熙的全方面发展,包括礼仪规范,体育锻炼等等。孝庄在辅佐皇太极和顺治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她全身心地传授给年幼的康熙。
此外,孝庄在辅佐皇太极和顺治帝的时候,积累了很多为人处世和治国安邦之道,这些宝贵的政治经验,孝庄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幼的康熙。
年纪小小的康熙皇帝,在孝庄的悉心教导下,就立志做贤明君主。所以孝庄也全心全意地辅佐康熙,她始终恪守本分,不僭越、不干涉、不指手画脚,这种品格非常难能可贵,因此康熙和孝庄祖孙两人的感情非常好。
在康熙眼中,孝庄是一个慈爱、睿智的祖母,而且极富政治才能,他甚至称赞皇祖母为“宫中尧舜”。
公元1688年1月27日,75岁的孝庄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一生。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永远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站在皇太极、顺治和康熙背后的女人,就是孝庄太后。
可见一个女人的格局有多大,就决定了身边男人的高度有多高。
孝庄用女人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大清的江山。迎来了“康乾盛世”的辉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