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片《百花深处》是陈凯歌导演为2002年戛纳电影节创作的主题短片。作为唯一一部被选中参加拍摄的中国导演,陈凯歌打破了以往一贯深沉的影像风格,为观众上演了一部貌似荒诞离奇,实则意味深厚的《百花深处》。
影片以简单的故事结构,精少的人物设置,精彩的情景演绎,让观众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感受到了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以及对于过往岁月细腻而繁杂的怀恋。
用一条百花胡同为当代人寻回了那些老去的岁月年华。
2.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影片叙事的重要组成。在本片屈指可数的人物中,冯先生无疑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冯先生奇怪的衣着打扮,怪异的动作语言,甚至导演特意选取“冯”作为主人公的姓氏,有意使观众与“疯”相联系。
而另一方面,这位“疯子”却有着和正常人一样清晰的逻辑思维。“宽街儿奔西,地安儿街奔北,见着鼓楼左手第一条胡同就是”“花瓶在堂屋的条案上”这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就是最好的说明。
与其说冯先生是个疯子,不如说他是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幻想者。这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不仅仅是对正在逝去的北京胡同文化的疯狂追逐者,也是个与时代错位,在故乡土地上失去故乡的人。
当耿乐饰演的搬家工人因自己被骗愤怒离去时,导演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搬家工人的主观镜头:透过车的后视镜,看到冯先生仍旧孤单的站在大槐树下,周围是一片荒凉的废虚。此时人物的孤独感与悲剧色彩也油然而生,整个时代与他渐行渐远,他也注定成为“百花深处”的守望者,与逝去的年华一起被遗忘。
耿乐所扮演的搬家工人在影片中也是极为出彩的人物。他一口京腔,说话直来直去,极致粗鲁的形象,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钱什么都干”“出了车您得给钱”“只要您给钱,您让我们搬什么就搬什么”,三句话不离“钱”字,这样的语言设计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物身份,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挣取报酬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钱去迎合一个疯子的想法,这也在侧面反映了当下一些都市人的价值观念。他们忘却历史根基,被现代物欲所驱使,他们只讲求效率,变得越来越机械与麻木。
剧中两个人物所代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态度也注定要产生碰撞与冲突。然而,当前清花瓶被“打碎”时,冯先生蹲在土堆上失声痛哭,工人们原本的轻蔑也被真切的悲伤打动。工人拒绝了冯先生的搬家费,导演对这一情节的设计是一种泛化的人道主义,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
3.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凯歌的多数作品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萦绕不去的历史凝重感。
或许陈凯歌导演本质上是一个充满怀旧情感的理想主义者,对于往昔的怀恋以及对于未来的使命感使他一次次在现实与历史中徘徊彷徨。
从《黄土地》的恢弘,到《孩子王》的挫败,由《边走边唱》的杂陈,到《霸王别姬》的完胜,从《无极》的溃退,到《搜索》的回归。陈凯歌在中国式寓言的历史景观与西方错位的文化诉求中可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心路历程。
从某种程度上讲,冯先生这一角色是导演本人的一个缩影。在文化、商业、市场多重元素的挤压下,一方面渴望能够将中国这一东方的历史景观融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去,一方面又总是伤感留恋于旧时代的集体回忆与意识尘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