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跟狗争辩,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否则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疤。
从前有一只狮子带着小狮子一起去野外散步,途中遇到一只恶狗,冲狮子大吼大叫,狮子没理会它,带着小狮子走了,小狮子不解,问:为什么不揍他一顿?大狮子微微一笑:揍他?打赢了人家说我欺负一只恶狗,打输了人家说一只狮子打不过一只狗,最后还落得满嘴毛,有这些时间我为什么不多陪你逛逛呢?记住,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纠缠。
记得有一次和老板出去谈业务,中间我去停车场取车,一个戴红袖章的老人过来跟我们收费,明明我们的车停了二十分钟不到,却要收一个小时的钱。我很不解便与老人吵了起来,大概看到我取车半天没来,老板过来找我看到我因为停车费的事与老人在争辩,老板二话不说掏出钱给老人拉上我走了,一上车就被老板一顿痛骂:因为这点钱浪费这么多时间?值得吗?一会还有个重要客户要见,哪个更重要?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对自己对一种无益的损耗。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认知的不同,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皆不相同,衡量标准也不相同,所以就有了所谓的虚荣、偏见、傲慢。
记得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家里有个亲戚问我,在北京一个月工资多少?我那会刚毕业,工资并不高,就如实相告,谁知道我那个亲戚听完之后,居然带着嘲讽地说,你好歹是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怎么就还不如隔壁村老张家儿子呢?人家区区初中毕业,早年出去深圳打工,现在混得相当不错,据说还要回村盖房子了,还一个劲的摇头,读书无用,挣得还不如初中毕业的多。
我听完本想辩解,但是想起老板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对自己对一种无益的损耗。然后只对他笑了笑,没说话。
两人认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彼此很难聊到一块去。
读书就好比是吃饭,你小时候吃过的饭,会融化到你的血液里,你的骨子里。读书也一样,知识会融入你的精神里,你的灵魂里,让你更更清晰的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更好的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迫,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记得16年有一条新闻,在杭州,有一对小情侣在吃夜宵,隔壁桌有一群小混混喝多了冲着小姑娘吹口哨,小姑娘的男朋友想着别理他们,可小姑娘认为自己男朋友比较怂,说自己被欺负了男朋友居然无动于衷。怂恿着男朋友为自己出头,男朋友不想丢面子,硬着头皮上去理论,结果一群小混混喝多了,打斗中捅伤了男孩,一刀直接捅到心脏,当场死亡。女孩子吓到了,抱着男孩哭,男孩口吐鲜血说:亲爱的,这次我不怂吧?
不是所有人都处于同一层次,当你在生活中遭受到不被理解时,先不要急着去争个输赢。你要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释。
世界之大,人都有三六九等之分,我们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品性和素质,但庆幸的是,我们有选择远离他们的权利,不与他们作过多无谓的争辩和纠缠,这就是对于自己最大的保护。
这并不意味着软弱或退让,而是当你耗尽了精力,却难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
记得我们公司有个产品总监,他是北大的在职研究生,自认为高人一等,总是站在自己角度批判别人,每次与他谈问题,他总是一副很懂的样子,还喜欢彪一些专业术语,每次和他沟通都特别累,最后公司的每个人都在疏远他,他自己还认为是因为他安排的工作太多,导致别人讨厌他,所以每次与他争辩,我都不说话,然后笑一笑,让他讲!
20世纪初的美国财政部长威廉·麦克阿杜有着多年的从政经验,他曾经说过:
“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观点去碾压对方,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纠正他人。
可是不同层次的人,导致他们对于同一件事情注定会有不同的认知方式。
对方并不会因为你说了什么,而最终变成你希望他们成为的那类人。
所以当彼此遇上问题时,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各说各话,矛盾和意见不合的情况总是难以避免。
对于层次不同的人,我们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试图去改变对方,只需待在各自的圈层内,结交一些气味相投、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这样的人生,完全足矣。
毕竟有些话,只该说给懂的人听,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