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谁先爱上他的》豆瓣评分8.6,是2019年度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同时入围2018年金马奖8个奖项,女主角谢盈萱赢得“最佳女主角”殊荣。
导演和编剧徐誉庭的灵感来自于老同学的亲身经历,但她希望影片能超越同妻同志片本身,去讨论更宽广的话题。
1
《谁》的故事,从已婚生子的大学教授宋正远肝癌去世后开始讲起,这个在正式剧情中缺席的男人,死后遗留一个大问题。他将保险金的受益人改为出轨的男友“小王”高裕杰(阿杰),叫小王,是戏谑小王比小三多一根。
于是宋的前妻刘三莲带着儿子宋呈希气势汹汹地杀到阿杰家,怒斥他不知羞耻,连留给儿子的钱都要抢。争夺的是保险金,还是宋正远最后的惦念?刘三莲想不通。她把老公输给了一个男人,竟然连他的保险金也拿不到。
情境已经足够狗血,偏偏刘三莲还有一个正值叛逆期的儿子。宋呈希厌烦了妈妈整天哭天喊地,又怀抱对父亲人生的疑问,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找上了阿杰。而阿杰乱糟糟的家,保留着宋正远病逝之前的原样,茶几摆着那个人尚未读完的书本。
2
成功的角色塑造是《谁》令人印象深刻的关键之一。有趣的是,影片丝毫不避讳营造刻板印象。每个人物的性格乍看来庸俗不堪,且鲜明地标志了他们的身份。
“小王”高裕杰(阿杰),吊儿郎当的下流痞子;妻子刘三莲,唠叨泼 辣的中年怨妇;儿子宋呈希,不识好歹的叛逆少年;丈夫宋正远,软弱自私的骗婚同志。
奇怪的是,作为观众的我对他们一点儿也讨厌不起来。除了剧中颇具喜剧色彩的台词,更因为这些角色太真实了,真实得好亲切、甚至好可爱。尤其是谢盈萱演绎的母亲形象,一言一行如此贴近生活。在充满人味的人物面前,负面标签的力量也显得薄弱。
第一重印象建立之后,剧情的发展也逐渐揭秘他们其他面貌。
当我们看见玩世不恭的阿杰照顾病重的宋正远说笑:小笼包 or me ?我要把你留在我身边、一直留、一直留、一直留……因宋当时净身出户,又不惜给借高利贷给他治病,他的付出谁担得上“情深义重”四个字。
当我们看见啰嗦凶悍的三莲睁着恳切无助的双眼,问咨询师:全部都是假的吗?难道没有一点爱吗?我们也心惊肉跳地发现,女人如何被动成为传统婚姻观念的牺牲品。
《谁》细致地描绘出真实的小人物所具备的动人力量。透过刻板印象的塑造与解构,故事撕下了人物粗浅的社会标签,表现他们丰满的个性。他和她不再只是倒霉的同性恋、被骗婚的可怜女人。他们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同情或怜悯,而是平等的尊重和理解。
3
故事以宋呈希第一人称为叙事主体,亦非常平衡地从阿杰、三莲的视角讲述各自的心路历程。各种复调的声音,从不断的冲撞对骂,直到最后在悦耳的风铃声中达成和解。
阿杰为了在宋正远的百日祭为他送行,拖着骨折的腿坚持重演17年前他们携手制作的话剧《假期愉快》。他摇摆着巨大的芭蕉叶,拨动头顶的串串风铃,风铃声将他们带回17年前的某个炎炎夏日,三莲与阿杰同在那一天认识了宋正远。他们的眼睛不约而同闪耀出纯真的悸动。
谁先爱上他的?片名的谜底终于揭晓。
现实生活中难以调解的矛盾,在半虚半实的剧场空间里得到和解。现实人生里难以抚平的伤痛,在这里得到短暂的抚慰。
演出艰难地进行到尾声,阿杰年迈的母亲捧着自己贩卖的一束鲜花为他祝贺。心中有愧的儿子终于忍不住痛哭出声。目睹这一切的三莲好像明白了什么、放下了什么。
部分观众认为这样的结局过于浪漫、过于理想化,甚至模糊了议题的残酷性,但这也许正是编剧的美好心愿。正如《假期愉快》帮助了阿杰和三莲谅解所有的错误与伤痛,《谁》能否对电影观众产生同样的影响呢?
如果看过编剧兼导演徐誉庭的前作《我可能不会爱你》,应该记得电视剧里同样有一场极致精彩的话剧片段,由万芳和金士杰演出的《收信快乐》。影视与话剧的结合,是徐誉庭一直热衷尝试的艺术形式。
徐誉庭通过影视推动话剧的意义,大概也是想为我们在现实里保留一个真假不定的空间,让我们暂时抛下成见,用更宽容的眼光看待人生。
4
在金马奖结束之后,徐誉庭接受采访表示,电影名气大增,更多人认识到邱泽挑战同志角色之后,竟然使得票房直线下跌。这和刚刚通过的多元家庭婚姻法的公投结果,完全不一致。
她惊呼:虽然我们的片子阴差阳错地跟同志运动结合一起,但如果一直局限于此,反而我们一直希望的理解与包容会被一些人排斥,他们根本不肯走进电影院,那你怎么谈理解与包容这些东西。
去接触一部电影,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接触一个新观念,观察另一种人生。无论电影内容多么动人富有哲理,也需要观众主动走进影院,或打开网页。文艺作品如何去消除成见,弭平隔阂,不单单是创作者的职责。
希望每一部好电影,都能遇见更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