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重要话题。苏霍姆林斯基曾热情地讴歌赞美家校合作,视其为“最完美的教育”。先接受家庭教育,后接受学校教育,终身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使命“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夯实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基点。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更加温馨、更为给力、更富成效。
事实上,如何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个教师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那么在家庭教育方面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家长呢?
一、鼓励家长有效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学校及教师应该鼓励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多深入进行一些了解,而不只是每天问一下“作业做没做完?”。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包括孩子的成绩水平、薄弱项、学习习惯等状况。鼓励家长在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后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通过家长的鼓励和关注,让孩子爱上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鼓励和关注。研究表明经常鼓励孩子会有效提升学习成绩。来自父母的鼓励和关注更是每个孩子前进的动力之一,学校及教师应该教育家长多鼓励孩子,多关注孩子。对于每个孩子来讲,最好的教育不一定是专业教师的指导,而是来自父母的陪伴与关注。
三、让孩子在课余时间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事实上家庭教育在学习习惯的建立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无法放了学还去盯着每一位学生去完成作业。而是应当协同家长一道一起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三点是家校互育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升家校互育的手段其实只有一个: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不光是家长的责任,学校和老师应意识到,有时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是先借家长之力育学生。
借助微信平台,我建立了除了召开家长会、家访、打电话以外便捷的沟通渠道。图片及视频的交互传送可以让家长实时了解到孩子在校情况。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评比积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同时借助班优提交作业的功能,也能及时批阅孩子的作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作业完成质量。
但是聆听了巩原宏老师《共建共享网络社群,共话共育家校合力》讲座后,耳目一新,让我意识到我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家校沟通使用仅处于初级阶段。如实说,如果不是遇见巩老师的分享,我可能还将长期处于故步自封的初级阶段。
通过巩老师众多鲜活案例的分享,引发我这样的思考:能否借助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开放的教学辅助资源整合平台,促进家校互育?共育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资讯两部分。
一、能否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科目集中起来,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家长精准寻找学习资源,借助互加计划的力量,汇集具有长期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收集到的学习资源进行深度筛选、分类、解析;最后根据每课的知识要点、试题的难易度,教学进度等发布给家长。每日发布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与现行主流教材同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极大地丰富、拓宽和深化了课堂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弥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级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传递教育思想理念,推动家校互动。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在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实现最大程度的家校互动,让家长和学校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平台。教师定期发布基础教育行业最新资讯,方便家长及时掌握了解教育基本方针政策、行业发展动态。给家长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外,一定要组织学生家长发起讨论话题,交流彼此之间的教育经验,以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个家长都十分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学生也是老师的“孩子”。
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家长靠亲情才情热情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教师、家长是示范学生“学会做人”的“样本”,是介绍学生“学会学习”的“媒婆”,是点燃学生“学会探究”的“火石”,是引领学生“学会合作”的“向导”,是丰富学生“学会生活”的“味精”,而信息技术平台则将教师和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效的家校合作会让学生成为更有温度、更具质感的自己,成为更加聪明、更为高尚的自己。
强国必强教,强教必强家校合作。人民满意的教育必是“家校合作”并取得实际成效的教育。家校合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不易,做优更难,美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但我相信借助信息技术平台,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实际,持之以恒,埋头苦干,一定可以做出不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