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美的家庭,我们都曾受过伤,我们终将找到回来的路。没有完美的小孩,但每个小孩都能被治愈。
原生家庭中的伤害,很少是露骨的、赤裸裸的,都夹杂着爱——是在爱中受伤,是伤害中也有爱。
或许是爸爸妈妈期望太高,管教太严,总绷着脸,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无从反抗,只能压抑自己,讨好他们。或许是父母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在孤独和无助中,我们变得性格孤僻。或许是父母不和,常大吵大闹,对孩子也怒目相向,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开始反抗,逐渐变得脾气暴躁。
无论是性格中的讨好、孤僻,还是暴躁,都是一种应激的保护策略,就像一层僵硬的外壳,让自我扭曲,变形,失去原来的模样。即使现在已经长大成人,我们的内核依然被这层外壳卡住,动弹不得,憋屈得透不过气来。尽管伤心过、抱怨过,憎恨过,也努力挣扎过,但我们却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突围,找回真实的自我。
于是很多人悲观地相信: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原痛”,就像“原罪”一样,基本无解,即便通过漫长艰难的心理治疗也收效甚微,只能终身背负。
那么如何治愈同年的心里创伤,摆脱心理阴影呢?从明天开始,我们将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共读德国著名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蒂尔的这本书《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斯蒂芬妮▪斯蒂尔,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畅销书作家,著有畅销书《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