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小时候没有多少音乐基础,他会一点儿长笛,但水平并不高,大学又是医学专业。当他重新选择专业,考上巴黎音乐学院时,薄弱的音乐基础,使他注定是班里最落后的学生。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学生居然爱上了一位歌唱家,歌唱家当然对他置之不理了。备受打击的柏辽兹在失恋情绪的打击下,奋发学习,将失恋带来的心理状态用音乐表现出来,这就是《幻想交响曲》。
《幻想交响曲》开创了标题性交响音乐的先河。以往的交响音乐多为无标题音乐有两个原因: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时期,有机会有资格听音乐的人都是上流社会的贵族阶层,这个阶层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艺术欣赏能力,能够听得懂音乐作品;二是古典主义音乐表现的是客观世界,是对大家公认的世界的客观再现,大家能够理解作品内涵。
而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以后,为音乐作品加上标题就越来越有必要了,一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普通平民也有了欣赏音乐的机会,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理解音乐内涵的能力不足;二是浪漫主义音乐家开始表现主观世界,是“我”眼中的世界,如果没有相应的说明,别人很难理解作曲家到底想表现什么。
即使有了标题《幻想交响曲》,内容还是不明白,到底幻想的是什么?所以又加上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涯,这样范围缩小一些了,我们知道是关于一个艺术家的故事。这些信息还不足以让听众理解作品,作者又加上了一段话:“一个具有病态的敏感的青年音乐家,由于失恋而吞服鸦片自杀,但服食的量不够,没有死,陷入了迷幻状态,在迷幻中,他心爱的女人变成了一支曲调,萦绕在心头。”有了这些说明,这种完全出于主观想象的内心世界就能够被听众理解了。
《幻想交响曲》后,柏辽兹还创作过《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浮士德的沉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标题性交响音乐作品,开创了标题性交响音乐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