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璇,给叔叔阿姨跳一段舞!”
“沫沫,给爷爷奶奶背首唐诗!”
……
经常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在大人注视的目光里,孩子们听候着大人的指挥,做着他们不喜欢的动作。每次看到这些画面,我会不由得想到那些驯兽员,为了台下数不清的观众的喝彩声,牵着它们做着各种各样逗观众笑的动作和行为。而家长的行为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只是没有拿着鞭子,没有牵着绳子。
我们总是说爱孩子,但是我们又是怎样爱孩子的呢?
我一直以为我是爱孩子的。我们小时候没条件学什么特长,总希望让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给她报各种我认为适合她的特长班,可是孩子并没有因此而对我感激,而是常常抱怨我,说我让她学的都是她不喜欢的,说她没有玩的时间了?
我逐渐意识到,我也和大多数父母一样,犯了一个病: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病。而且还总说一切为了孩子好!其实呢?我们还不是为了自己那可怜的虚荣心,还不是为了别人问起来时,说我们孩子多优秀多有才,挽回所谓的面子。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孩子不优秀了,就不是我们的孩子了吗?我们生孩子的初衷是什么?怎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呢?我们要怎样去爱我们的孩子?……
纪伯伦说过: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尽管他们与你们同在,却并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灵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做家长的只能尽力做好他们的后盾,而不能去安排孩子的生活。
一个被逼着弹钢琴的孩子,为了不去弹琴,不惜将自己的手指折断;一个不想练舞蹈的孩子,不惜自残来反抗……诸多的例子触目惊心。大人还振振有词的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难道小时背过唐诗三百首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诗人?难道钢琴过十级了,就能成为演奏家了?
孩子是借我们而生的,我们只能庇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灵魂。
那天去孩子学校参加家长会,有个家长说的特别好。她说“孩子是我生的,无论她优秀不优秀都是我的孩子。我要接受她的一切,但不是安排她的一切。我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健康、阳光、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让她从小有感恩之心,这就够了。”她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的啊,我也一直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感恩、阳光的孩子。但是我真的做到了吗?
我也曾逼着她去学古筝,想让她成为一个我心目中的淑女。我曾阻止她去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玩,美其名曰:不安全。但这些都是她想要的吗?
过马路,我一遍遍的嘱咐她看车,有一天她说,“妈妈,我知道看车,连个小狗都知道左右看呢……”我一时语懵了。原来,在很多时候,她们都懂,都知道。只是我们一味的担心、顾虑。
女儿马上要小升初了。我答应她,这个暑假,按照她的想法来,女儿高兴的手舞足蹈,一直盼望着暑假快快来到。
爱他们,就放手让他们去做,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爱让孩子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