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崔律阅读营·Day79-12.3日志】这是2019年7月10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整理术对比阅读:《怦然心动》+《断舍离》” 12.3 物品摆放的学习日志。
1.我今日的收获:
<怦然心动>
##所有物品,一个都不能漏;放置在固定位置;
##同一类物品,一次性的收纳在临近的地方;
<断·舍·离>
##把物品取出or放回原处,只要一个动作;
##自在、自由、没有压力
<整理术语录>
无论是取出物品还是放回物品,尽可能只需要一个动作。
<小剧场—关于沟通>
今天说的沟通,崔律提到的四步:①我们的大脑想些什么;②我们用语言表达什么;③对方听到什么;④对方理解什么;
今天对这句话又有了切实的体会,今天在和采购沟通一个物料的评估时,我得到的反馈是,因为我们这边说A厂家已经提供过样品了,所以此次没有再让A提供;而我这边的认知是,A提供过样品,我们知道采购又让三个供应商提供样品,且最少量要大于250g;这里面双方就有了认知误差:采购从我们提供的信息得到的是A提供过样品,所以这次他们没有再让A提供;而我们这边的认知是,每个厂家提供的样品都要>250g,但A不足这个数量,应该再提供,所以,我们认知通过样品的三家供应商里有A。——这就是明显的各说各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而且双方都停留在自己的频道上,没有准确接收到对方的信息,也没有继续跟进or追问。——这是我们之后需要改善的地方,明天我回把这个点,分享给团队的伙伴,希望大家可以切实体会到这个点,对之后的沟通也有所改进。
2.关于今日课,我对两本书的对比(任何方面):
<从物品摆放看>
<断·舍·离>更多的还是体现其极简的风格,不论取出物品,还是归还物品,最好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以确保长时间、or后期当我们退却了热情后这件事情还是可以继续完成的。
<从主体角度看>
<怦然心动>的主体是物品,
<断·舍·离>的主体是人,去放物品的人。在这里,我对“自在、自由、没有压力”的理解是,当我们在取出、放回物品的动作or很容易、不焦虑、没有什么压力的时候,也会更容易执行、or坚持做很久……
3.我的反思与应用:
今天,突然注意到家里客厅的墙上放着今年元旦前放上的HAPPY NEW YEAR的气球,这个气球算算已经挂了半年多了,今天格外的刺眼,虽然当时放上时是为了补充一些过节的气氛,一直没摘,当时是觉得拆下来也没地方放,最后的结果就是扔,那还不如就这样刮着呢,但现在,当下,我会觉得既然新年已经过去了,不能就这样挂一年呀,所以,我决定拆下来,处理掉。
4.我的疑问(周六答疑):无
5.任何想说的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