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沙牛清单共读活动,笔者有幸结识与从五湖四海集结而来的读书爱好者,共赴这次经典之约。《学习之道》这部享负盛名的比较系统地探讨学习方法与技巧,其中不少心理认知学知识作为权威例证,其中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文笔幽默通俗,行文给人相当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一如本书的序言所述“书里充满了彩蛋”,每隔几页,就会有优秀的科学家、社会名人等的大家之谈,分享自己对学习的亲身经验,妙趣横生,而著者本人更是一个从对数学和科学深恶痛绝的理科学渣,变成电学专家。其中,逆袭前的心迹的各种挣扎迷茫也与普通人别无二致,引发读者的共鸣和信心。
这本书贯穿始末的是她关于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原理论述和实践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左右脑事实上是从功能上对大脑进行的一种划分,实际上人的认知能力是分布在大脑的各个区域上的。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两个可以互相对比的概念中,我们听说的更多的是发散模式,经常在课堂学习时听到老师反反复复强调考虑问题要有发散思维。但到底什么是发散,怎么发散在这本书中用有趣的弹球机的比喻给予了清晰生动的解释,发散模式较之专注模式,一个是强调逻辑,一个是强调灵感,逻辑给予经验和思路,而灵感激发创造,避开思维定式,但二者在学习和研究中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发散模式必须在专注模式开启工作后,必须有路可循,才能实现效果。这体现在学习中就是你得事先熟悉教材、有基础知识储备,发散模式才能发挥作用。发散模式经常被实践在当你遇到难题绞尽脑汁,思索无果时适当转换注意力,做点其他的事,放松一下自己,往往就会灵光一现,脑海中浮出答案。这就实现了两者模式切换的穿插学习。
其次,是拖延问题。可以提前一个晚上或一周列好待办清单,设定截止时间。可以先完成几个较为简单的任务以及使用一些时间管理app进入状态。如果想要在学业或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为任务的完成留出足够的空闲时间,进行发散思维活动不要妄想突击的侥幸成功。因为在精神高压下,大脑在专注模式下就很容易就会关闭思考能力,让局面陷入困境。其实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在生理上有排出大脑毒素的预防精神疾病的健康需要,充足的睡眠还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睡前学习的效果尤为突出。
再者,构建大脑组块,也就是记忆单元。虽然人的大脑通常只能记忆4个记忆单元,但是在理解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大量信息的压缩简练,理解得越透彻概括能力就越强。这样就能释放大脑的记忆空间,而要想实现工作记忆即短时记忆转化成更加持久的长期记忆,就需要间隔重复和自我测试的方法进行不断得加深大脑神经联结。间隔重复不能仅仅是单纯的重复阅读,更重要的是独立回想,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以至深化为直觉。
文章中也提到了如记忆宫殿、编故事、创建意群之类的记忆方法,以及自我记录自我实验来深入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以及团体学习和独自学习如何抉择等等实用的学习技巧和一些工具,非常具有实践意义和相当强的操作性。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非凡能力,只要掌握好方法,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