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就快要上演了,心里又有些害怕又有些幸福,五味陈杂,《哈姆雷特》这部悲剧,名生响彻中外,这部剧我演过两次,一次演的是雷欧提斯,另一次也就是这次,演的是霍拉旭,先来分析一下这个人,他是哈姆雷特最好的朋友,引用一句哈姆莱特对他的夸奖:“命运的暴虐和恩宠你都可以受之泰然……”由此可见,霍拉旭性格不错,情商比较高,莎士比亚创编霍拉旭的时候,估计把适用于当时的优良品质都加载在他身上了。忠心,保守秘密,性格好……我竞选这个角色的原因,有因为台词比较多,也有因为他是哈姆雷特的朋友,并且活到了最后。
排练吗?总是要吃点苦,台词记起来很容易,关键在于对台词,词是记住了,可是不知道啥时候说,没用。在台上一紧张,一有小情绪,忘词和笑场也是家常便饭,一场甚至要排十几遍才能达到完美,在台上老师一遍一遍说;“重新来过”“从什么什么地方来”台上演出的演员们心里满免不了满腔怒火。有次大课间,被老师留在教室里的演员甚至不了,跑到外面边走路边吐槽………最吓人的是,只有三周的时间。
紧张的时间下,同学们还是抽空搞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比如演国王的角色,一有空就拿着手机,到处拍搞笑的视频,这些视频最终成了我们那搞笑连篇的花絮,还记得一天,我和哈姆雷特演员在台上说台词,结果那人说错了,害得全场哄堂大笑,我还记得总排练,那天,正在说台词的我突然脑筋一顿……忘掉了,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使排练增加了许多乐趣,开放日那天,我想起这些好玩的事情,再想起马上就能将这排练的重担扔掉,挺兴奋的,可同学中,还有一些台词,并不完全熟悉,叫我满心里为他们忧惧。我想;不管别人,自己一定要做得没有失误。
第一幕第二幕,我都没有问题,而且全场演的都很精彩,台下一次又一次想起掌声。
第二幕一个同学忘记上场,不过没什么关系,后面一场演的太精彩了,演员完全投入到情景里,眼泪,怒火,从演员表情中完全流露出来,这场结束时,全场一片欢呼,尖叫。太成功了!以前的努力没有白费。
到了最后的一场;第三幕第三场,这场,哈姆雷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都将死亡,我演出的正高兴,头脑发热直接走上舞台,上场后既然忘了拿话筒,这可急了,怎么办?无话筒说话,声音在台下人听起来和一只蚊子叫没什么区别,而后我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演到王后中毒身亡,霍拉要陪着哈姆雷特去看王后,就在那时,我把手伸上去,拿走王后的话桶,哈哈,问题解决。
演出结束,老师播放了花絮,那花絮太好玩,全场一阵一阵笑声不觉,我想这是一个演出的完美结局。
演出的目的不只是给人看,是给自己看,在演出过程中,重要的是学习,而不是如何演得好,却忘记了为什么要演得这么好,这场演出中,我们全都收获了很多,比如收获了竞选角色胜利的喜悦,收获了博得台下掌声的喜悦,收获了共读这本书后对书中所有人物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