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超级爱吃冰激凌,冬天的时候不敢多吃,那夏天天气炎热,是不是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夏日炎炎,为了避免中暑,很多人都很注意防暑降温。为了快速降温,更是恣食冷饮瓜果,结果往往在夏日出现最多的不是中暑而是风、寒、湿导致的疾病,比如空调病、恶寒发热的风寒阴暑症、恣食冷饮导致的肠胃型感冒,还有很多女性因为受凉导致的宫寒、痛经、月经血块增多等等。而临床数据统计也表明,在夏季风寒湿邪引发的疾病占大多数。
古人有“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之说,正如清代名医雷丰的《时病论》中所说:“然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则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说的即是夏季炎热,人人都注意了防暑降温的一面,中暑减少,但是却忽视了因为流汗导致腠理大开,从而给了阴寒邪气可乘之机,导致犯风寒病的反而很多。
风邪“善行而数变”,伤人最快,具有变化迅速且多变的特点;寒邪则伤人的阳气,直接消减人的元气;湿邪最难缠,具有潮湿、黏滞、易反复的特点。在盛夏,人们为了纳凉消暑,或吹过堂风,或电风扇直吹,或空调冷气调得过低,或天热过食冷饮瓜果,或睡卧湿地。这些不健康的生活起居方式,就是夏日易得风寒疾病的肇始。
《景岳全书》中的“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指的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中暑;而相对应的“静而得之者为阴暑”,说的就是夏日人们为了纳凉过于避热贪凉而导致的风寒症。“阴暑”表现为身热、头痛、恶寒、胸闷、恶心、肌肉关节酸痛等。抛开字面上的“暑”字,其实“阴暑”就是风寒症,即民间俗称的受凉,只不过在印象当中受凉似乎不应该在夏季这么一个炎热的时间段里发生。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外界致病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来源于人本身所处的一个环境,夏季炎热是大环境,但现实却是即使外面是暑热炎炎的天气,对生活在都市中的大部分人而言,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制造的有空调、冷气的小环境中,因而对于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却有很多人感染风寒就不难理解了。
由于女性的体质本来就对寒凉比较敏感,加上特有的生理周期,因此风寒之邪对女性伤害尤大。夏季,不少女性为了凉快都会穿短衣短裙,甚至是露背、露脐装,以这种衣着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大量的寒邪慢慢侵入体内,会导致月经失调和痛经的久治不愈。更有甚者,有些女性大汗淋漓的时候会迫不及待地冲入空调房间,涉水淋雨后不及时擦干,穿着短裙在冷气环境中不小心保暖自己的关节,睡眠时当风而睡,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风寒之邪侵入关节肌肉当中,引发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肌肉酸痛等症状。对于有些抵抗力比较低的女性或者孕妇或刚分娩后的女性来说,还会导致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斜的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面子”,更加影响“里子”,急性的还比较好治,一旦转为慢性,则风寒与体内的湿痰黏着,治疗起来就颇为棘手了。
炎热的夏季,一般出汗较多,消耗大,再加上天气炎热导致没有食欲,很多女性都以瓜果代正餐,而大多数的瓜果属于寒凉之品,《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说法,可见瓜果只能“助”而不能“主”,若是本末倒置,脾胃自然受伤,随之而来的便是湿邪慢慢丛生了。中医里面湿邪最是缠绵,有如油入面的说法,对于女性来说,除去脾胃受湿邪共有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外,带下之症由于湿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中医妇科有本经典便是清代傅山的《傅青主女科》。在《女科》中有句著名的论断:带下俱是湿证。也就是说白带过多、异常,均是湿邪导致的,而脾主湿,过食生冷的瓜果导致伤脾,伤脾产生湿邪,湿邪中人,带下异常便是结果。而很多女性不仅带下异常,还伴有腰酸疼有下坠感的兼证,严重的会有“腰重如带五千钱”的强烈重坠感,这些都是湿邪太过旺盛的标志,这些湿邪均是由于平素体质差又内食生冷饮食,使得湿邪难以运化的结果。
那么,在炎炎夏日中,面对湿邪之症,应该怎样防患于未然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我们所处的小环境,例如在工作场所,改变桌椅的角度朝向,避免空调风直接吹向人体;在卧室睡眠中,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能调得太低,以24摄氏度左右为佳,睡眠时善加保护背部、脚部、关节处;改变不正常的习惯,比如大汗淋漓就冲凉水澡、猛喝凉水等。以上这些做法都可以避免风寒邪气有可乘之机。另外,不要贪图生冷瓜果,夏日因为温度高影响体内消化道酶的正常分泌,导致食欲减退,这个时候的饮食就宜清淡卫生并且富于营养,适当进食一些健脾利湿、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绿豆、扁豆、薏仁米、山药、鸡头米等。适当煮一些绿豆粥、山药芡实粥,加一张荷叶,升发脾胃的清气,既能消暑又能保胃气,增进食欲。
食物调理方
山药芡实粥
作用:补虚养身、延缓衰老、减轻失眠、气血双补。
主要成分:粳米(50克)、芡实米(50克)、山药(50克)、植物油(10克)、盐(2克)。
做法:
①将山药、芡实米、粳米入锅,加水煮粥;
②油、盐调味稍煮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