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想说的
思考力与“知识储备量”是成正比的,我们需要孩子看各类书籍做各种知识储备,如果孩子还不擅长阅读,家长可以读给他听。思考力是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而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因此,储备无数的知识点思考力必然增加。生活中的让孩子做各类家务事不但锻炼到生活技能和思维结构还能积累各种经验和知识点的关联。各学科之间是互相有联动性的,孩子如果一科成绩不行,也必须强化其他学科,让其他学科和该科联动起来。反过来说,一门学科不行如果不重视强化其他学科,那么其他学科也许成绩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哪里不行补哪里的策略并不是高明之策。在做题过程中家长应该让孩子准备好错题本,让他犯的错写到错题本上,再指导他如何思考和解决,错题本就是记录他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也是信心的积累。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时间管理”有利于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处理能力。尽量让孩子有独立思考自我决断的能力,请看住自己和家人不要对孩子过分的呵护,要让他们在一次次失败中获得经验从中成长。
第3章 受益一生的“思考力”养成法
“思考力”不仅在学习中有用,在步入社会后也有用处。
可自主连接点与点的13个诀窍
1.思考力与“知识储备量”成正比,所谓“思考力”就是将一个个知识点进行有机连接的能力
对于孩子们而言,如果基础性知识属于“已知”范畴,那么思考力涉及的就是“未知”。就算孩子记住了参考书的大量内容,增加了已知的量,但也无法马上理解未知的事情。
所谓思考力,换言之就是“将一个个知识点进行有机连接的能力”。此时,若一心只想延长加粗所连的“线”,则会收效甚微。我们应该优先增加知识的“点”,因为如果点多了,那么线也就有了不断连接延伸的可能。
2.比起文字,孩子一般通过“会话”获得知识,漫画和动漫都有助提高思考力
思考力所依赖的知识不一定都要从参考书等所谓的“学习教材”中获得。书籍不用多说,漫画、动画和电影也大有益处。通过接触这些素材,尽可能增加多样化、范围广的知识,可以提高孩子的思考力。
因此,请家长不要斥责孩子“竟然有时间看那种东西,还是给我好好学习吧”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擅长阅读文字,而“聊天”可以开启其知识的开关,尤其是男孩子,当父亲跟他说起工作和兴趣的话题时,他那“还想知道更多”的求知欲会被点燃。
3.“背诵窍门”会助长思考力,“高效的记忆方法”可以磨炼思考力
对于擅长背诵的孩子,要尽量避免让他背诵。这句话可能有些自相矛盾,因为我认为“要极力地减少记忆量,从而提高效率”。要联想到从一个知识点衍生出来的其他知识点,要带着关联性去记忆,又或者,在记忆生字时,要在思考其意思的同时进行记忆。
4.总之,男孩子需要“量”,男孩子容易厌倦,在“基础学习”方面没有耐心
与认真投入学习的女孩子不同,男孩子就是容易厌倦,因此在储备养成思考力所需的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上,也是三分钟热度。
对于这样的男孩子,就得给他安排“量”,将记忆10个知识点的学习分3~4次进行。男孩子要以这种方式开展学习。在记忆生字时,母亲可能觉得孩子写个10遍就记住了,但对于男孩子,请让他写上30遍。
5.学习能力存在各门学科的联动性,英语成绩可靠“国语能力”来提升
英语成绩不太令人满意正是因为欠缺英语能力,而做不来长篇阅读理解题就是因为国语能力有待加强。
其实,在英语的长篇阅读理解中做出匪夷所思的解答的中学生,在试题全部被翻译成国语后,其解答也一样令人费解。也就是说,他们连国语的含义都没有真正理解。让这些中学生加强国语的学习后,与之联动的英语学科的成绩随之提高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于小学生来说也一样,各门学科之间都具有联动性。
由此可见,对于孩子不擅长的学科,不能仅从该学科本身找问题,还必须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动性。
6.阅读理解能力也能靠“听”来提升,学习能力会因“问题的解读方式”而拉开大的差距
强迫孩子克服自己不擅长的学科,这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请各位不要忘记:不管是理科,还是算术,“所有试题的语言都是国语”。
事实上,有很多孩子落于人后是因为他们在理解题目时花太多时间。这个题目到底考察的什么?他们对题目本身的意图一头雾水。
只有提高阅读国语文章的能力,才能提高国语以外的学科的成绩,这点毋庸置疑。突然让孩子阅读篇幅很长的英文的文章,只会收效甚微。首先,家长要让孩子切实地阅读并理解一些短句,然后不断积累这种学习经验。
对于不擅长用眼睛阅读并理解文字的孩子而言,家长要不断地给他们的耳朵输入一些单词,并适当地进行说明。家长“读给孩子听”的方法,也颇有效果。期间家长要用手指指出自己正在朗读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孩子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文字”就联系在了一起。
7.“读书习惯”是思考力的基石,不要设太高的难度,给孩子读些他“想读的书”
读书是适合培养孩子的思考力的一种方式,请家长们以“消除孩子对铅字的抵抗”为目标,优先给孩子选择他们想读的读物。
8.“经验量”与思考力成正比,思考之源泉不在于想象力,而在于“知识”与“经验”
所谓思考力,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思考力是接近于从各种各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能力。
几乎所有的创意都不过是将过去所学的某个知识点与某个知识点进行有效连接的结果。又或者,是凭着一些经验而得到的结果。也就是说,经验的积累是思考力的母体。
因此,家长平常在家就要让孩子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这很重要。
平时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诸如洗车、清洗卫生间、晾衣服之类的家务事。通过这些事情,孩子会记住平常没有机会接触的词句,而这些有利于构筑思考的基础。
同时,像饭后洗碗这样的活儿,孩子最开始可能不得要领,但是多洗几次,他自己就会明白,原来这么洗效率更高。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在完全不同的状况中,也会成为助力思考的工具。
9.切勿在过程中指出男孩子的错误,忍耐,直到孩子自己发现“我错啦”
对于男孩子,不要在他犯错的阶段指出“那里错了”,而必须要在他本人发现“我错了”的时候,再指导他如何思考。顺便说一句,这个“我错了”的地方要尽量保存下来。孩子在目睹自己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也会培养自信心。就算做题过程中,讲师或者家长提出了意见,但是男孩子是一种“想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生物,因此最好把他成功解决问题的证据保存下来。
10.通过测试锻炼“实践能力”,高效的输出需要“条件反射”般的反应
孩子的输出能力很差,明明脑子里有一堆解题的素材,可无从下手。孩子的大脑正是处于一种“便秘”状态。他们处于一种“知道脑子里有这么个东西,但却不知道放在哪里,无从下手”的窘况。
小升初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地提取解题所需的知识点,而这就需要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快速反应。让孩子平时就多参加模拟考试,反复进行将所输入的知识点进行输出的练习吧。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是否在输出能力方面有所变化,是否积累了高效地提取必要的知识点的经验。
11.让思考力与“处理能力”齐头并进,“时间管理”与“计划”的速度会产生差距
思考力的另一端就是“处理能力”。
在职场中,有善于出谋划策的人,也有行政工作干得很利索的人。大人的话,具备思考力的人基本都具备很强的处理能力。根据情况,他们对这两种能力多是分开使用。在成人社会中,暂且不说哪一种能力的作用比较突出,反正这两种能力都是必要的。体育界也一样,不管球员多么擅长足球战术,若无法准确处理传到自己跟前的球,那么其战术也派不上用场。
如果让孩子掌握时间管理和计划类的处理能力,那么他就能领导他人。此外,处理能力易于后天培养,比起思考力,有机会公平地获得提升。
而在其他一般性的小升初考试中,这两种要素混合得比较暧昧。不过,不管怎样,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弄清并处理必要的知识点的任务,那么就考不上。
因此,在因思考力而伤脑筋之前,让孩子掌握好处理能力,这很重要。大人可以追在孩子的屁股后面督促他,帮助他养成这种能力。在时间分配和计划方面,家长可以发挥监督作用。
12.让孩子自己思考并决定,给他后悔的权利,具备思考力,却无法“决断”是没有意义的
在思考时,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决断”。
在职场中,就算思来想去隐隐觉得“只能这样,别无他法了”,但若最终无法做出决断,那么思考至此的意义何在?
对于孩子们的将来,“提高决断速度”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此外,这种决断的能力必须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掌握。
对于“想自己做决定”的男孩子,家长不能过度干预其做决断。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家长都会过度干预。
在家庭餐厅,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明明说“想吃蛋包饭”,可家长却反对说“上周不是才吃过吗?点一些稍微不一样的呀”“汉堡套餐的话也有很多蔬菜哦”。
而最过分的是,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做主,“你瞧瞧,听妈妈的话没错吧”,而孩子只有点头附和的分儿。这样一来,孩子的“自我决断能力”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现如今,一个孩子后面跟着好几个大人,不仅有母亲,还有父亲、爷爷、奶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对孩子采用“就不教你”的技巧。
13.学习方式也让孩子自行决定,正好可以感受男孩子的“不得要领”
学习方式的决定权最后也交到孩子手上吧。
若对男孩子听之任之,那么他就会一味地埋头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家长的建议。不过,这不是让家长完全主导,指挥孩子“你得这么干”,而是说要采用灵活的方法,准备一些选项,让孩子自己选择。
比如说,明天之前必须完成3份作业。让孩子自行决定在作业要全部做完的情况下,他要先做哪一份。孩子很可能说:“先做我喜欢的算术题。”于是,轻松完成算术题后,他会觉得“小菜一碟”,然后玩玩手机,之后才开始着手做另外两份作业。果如所料,时间来不及了,孩子也开始着急了。此时,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提意见:“那么下次还是先做国语作业吧。”
男孩子受其脑部构造的影响,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决定。但因为他们做事不得要领,决定了的事情往往进展不顺利。但是,对于不得要领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尝试和犯错来解决。而家长不要去阻止孩子尝试和犯错。如有必要,可以适当向孩子伸出援手,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