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应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阅读原文
不过,当你遇到一个话唠儿子和爱生气的闺女的时候,你可能会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这句话的水分。
提起我这话唠儿子,说实话,有点脑袋疼,这小嘴一天到晚吧嗒吧嗒的像机关枪一样地说个不停,这真的是让人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持续输出了。
这简直是比朋友圈的广告轰炸来得更猛烈一些。
都说孩子会问十万个为什么。
我总觉得,我这话唠儿子应该早就把十万个为什么问完了,当然,我并没有做到一个合格父亲的基本要求,我可能连十分之一的问题都回答不了。
不只是我大不了,他妈也一样扛不住,只不过他妈一瞪眼,他就不去缠着他妈闹了,开始找我闹,这眼力劲,比我强多了。
我觉得,但凡我有我儿子这十分之一的眼力劲,我也不会混到现在这么狼狈的地步。
你说你在家话唠也就算了,出门在外,依旧是说个不停。
前天坐出租车,一路上,他和司机聊上了,整整聊了一路,几乎都没有停的,我真是汗颜啊,最重要的是,他竟然把司机逗乐了一路,这真不得不说是个本事。
最起码,他老爹我是万万做不到的。
难道所谓的天赋异禀真的不是基因决定的吗?
他爷爷奶奶最喜欢带他出去玩,因为他可以把一圈的老头老太太哄得直乐呵,保准下次见了绝对不会不认识,简直是个交际小能手。
若不是我们要求他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我觉得,他不用回来吃饭就可以,人缘太好了,嘴甜的人果然还是受欢迎的。
我最佩服的其实还是他在学校的表现。
刚上幼儿园的他,几节课的时间,就征服了他的生活老师。
他妈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一个劲地夸这孩子情商太高了(老师原话,真不是老王卖瓜。哈),夸得他妈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真想知道,他这小脑袋瓜里都装的什么啊。
人说,龙生九子各不同。
古人说话确实是有智慧的。
我这闺女就和儿子完全不一样,在外胆小,基本不怎么和生人说话,这点倒是和我很像,我就是平时话很少,觉得说太多话有点浪费精力,而且言多必失。
但是,在家里。
我这闺女绝对的霸主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生气起来,除了他妈稍微可以镇一下场子,我们几个都是只能靠边看。他妈一度非常的不满意,觉得什么烂摊子都需要她来收。
真是没办法,打也打过,揍也揍了。
这丫头脾气拗得很,你揍她的时候,她都不带躲的,瞪着眼看着你。
说实话,真的,我生怕自己血冲上头失了手,极力地控制自己远离她。
为此,我跟家里说了一句话,以后闺女只能我动手打,谁也不能动手打,我有点害怕他们控制不住脾气。
你说,碰到个这脾气,有什么办法?
我只能妥协,寻找其他的教育方式。
棍棒教育,真的不适合所有人。
话唠弟弟别看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的,但还在家里,完全用不上,一切招数在姐姐面前,完全失效,动不动就挨姐姐揍。
因为弟弟出生前,担心老二会对老大造成一定的困扰。
我们研究了很多的书籍,然后一本正经地执行着,尽量不在大宝面前表现出对二宝的过多关心,要更多地关照到老大的情绪等等。
也许是理解力的问题,也许是执行力的问题。
自以为已经做得很好了,谁知道,还是没有能抵消闺女对儿子的敌视,尤其是在争妈妈这件事上,那简直是火星撞地球,斗的天翻地覆的。
之前儿子都是用哭泣来表示抗议,今年上了幼儿园之后,儿子也开始学会了反抗了。
但是,三岁多的年龄差距之下,反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换来的是更加猛烈的花式胖揍。
有时候揍的,孩子爷爷都生气了,对着我们就是一顿的抱怨,嫌我们太纵容闺女了。
我们也真的是无奈。
之所以,我们不怎么插手,当然还是因为,他们无论怎么斗得轰轰烈烈的,到最后都隔不了五分钟,就再一次的言归于好,握手言和,开开心心的你追我赶起来。
这种时候,真的不适合管太多,你需要注意的就是双方动作的幅度,不能受伤了。
我不想让闺女因为儿子小就去迁就儿子,因为我明白一件事,作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吃亏的一般都是老大,这是惯例。
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这在家庭里面一样是适用的。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大也会主动的会在很多方面谦让老二,这个不需要刻意去教,他自己主动就会去做。
我之前一直和媳妇说,他们俩要是换换就好了,这样,哥哥就可以永远地保护妹妹,把妹妹像公主一样宠着了。
可惜,没有如果。
即便闺女是姐姐,我也经常和弟弟说,你是男子汉,长大了一定要保护姐姐。
虽然儿子很是不解地看着我,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小还要保护经常揍他的姐姐,但是我还是很坚定我的想法。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女儿奴,并不好,我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我并不会过分的偏袒闺女,会让她明白不能老欺负弟弟,但是,作为弟弟,我绝对不会说,您需要让你姐姐保护你。
我看过挺多的孩子教育的书,尤其是两个孩子怎么教育,但是,我觉得,很多别人的经验,并不一定就完全适合自己。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去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给孩子太多指示性的语言和行为输出,尽量耐心的守候,一点一点的去引导,去纠偏。
孩子带给我们快乐,同时也会带给我们烦恼和困惑,这是每一位父母要面对的幸福的烦恼,不要焦虑,保持耐心。
我们要明白一个很浅显却很容易被忽略的道理。
别人的孩子再优秀,那也只是别人家的,自己家的孩子再愚笨,那也是自己亲生的。
懂得了这个,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也不难。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