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是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好好学习》成甲
创造性思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以现实来思考目标,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该树立什么样的目标。
--《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
曾经我以为自己的不能工作,是因为孩子需要我的照顾。加上婆婆的缺席。 并在这件事情上,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假想敌, 其实背后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我不想,我以孩子为借口拒绝去工作。 我很难迈出第一步。 在害怕迈出第一步的背后是面对未知的恐惧, 放不下曾经高光的我, 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成就。 面对比我更年轻的同事们不知道如何相处。 (无敌感谢当初不断鼓励我的盆友们)现在我有了工作,同事关系也比较简单, 在各种关系协调上,我也是努力做到很好。 在跟客户,供应商,以及第三方沟通上,我也慢慢的找到节奏, 不再害怕与人沟通。 我也能做到主动沟通主动汇报主动处理。
那我还在焦虑什么呢?
1- 暑假要到了, 我觉得孩子没有我,就过不好这个暑假。 孩子一日三餐,培训班接送或者去哪儿游玩下,这些都需要陪伴。 我突然想到我的一个朋友ya, 我们一起经历单身、恋爱、结婚生子的人生阶段。 她大概是我认识的朋友里最坚强的一个了吧。 我跟她说, 我一想到儿子, 我就觉得我应该如何更好的照顾他, 他是多么的离不开我。 她说:我每次不想工作, 我就想到儿子, 一想到儿子我就觉得我应该更加努力工作。 所以生孩子后,各自走向了不同的职业放向。 我好像每次想到儿子,就觉得我应该放弃工作, 总觉得应该回归家庭,这样可以更好的照顾他。 可现实情况是,我自认为自己为了儿子牺牲了事业,会把不好的情绪发泄给他。 一个焦虑的妈妈怎么会又一个健康的孩子呢?我明显感觉我工作的两年,我儿子更开心,更快乐。
2- 有一次我得知,我的同事比我更年轻, 但是工资和职位都比我更高。 我就在想:要不老娘生孩子去了…… 事实的确如此吗?不知道为何生了孩子后,自己会变得那么怯懦。 (想到当时那个怯生生的自己,都想一棒把自己打醒)一切都是过去式了,不是么?过去的事情我改变不了。 那我为何不当下努力呢?
3-看到杭州各种裁员的新闻报导,对于自己的年龄焦虑。 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这个维度上,我需要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何谓兴趣?就是你愿意花费时间去做,并且在持续过程种你能感觉愉悦的事情。
需要持续不断学习的三个级别的课程:
1-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
2-专业比修课:专业能力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有什么事事你一直想做, 却从来没有行动过的?
面对焦虑:我现在能做什么?并愿意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