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起考入了远离家乡的G城的著名大学,两个人不是一个专业,但是因为是同学又是老乡,两个人走得很近,,顺理成章的发展成了恋人。那时候的顾城和小小,是大家眼里的金童玉女,同学们都以为他们毕业就会结婚的,也经常打趣说毕业季就是分手季,可是他们两个例外。是的,很多同学毕业都分手了,可是他们两个没有。
毕业后两个人都进了很不错的大公司,打算存够钱买了房子就结婚,这样的美好憧憬让两个人工作起来也特别努力。顾城为两个人的目标,加班,陪客户喝酒喝到进医院,最后终于换来业绩的突飞猛进,深得大领导器重,也慢慢的做到了公司管理层,可是,虽然两个人的工资翻了一倍,房价却翻了几倍,眼瞅着房价蹭蹭的上涨,顾城和小小却感到越来越无力,家里人催着结婚,可是顾城却说要给小小最好的生活,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呢。
顾城在公司里能力突出,加上他又一表人才,公司里有很多条件好的女孩子反过来追他,他也不为所动,也有很多大老板想要招他为婿,最后他都婉言谢绝,他心里还是深爱着小小的。
这样努力又辛苦的生活持续了三年,顾城和小小终于攒够了首付的钱,也许是天不遂人愿,他们当初能买大房子的钱现在只能买到一半的面积,顾城看着持续走高的房价,狠狠的骂了一声娘,却也无可奈何,要想在这个大城市里扎根,两个没有根基,没有背景的外地人是多么困难。
顾城有种深深的挫败感,他在生意场上接触到的那些大老板,哪个不是一掷千金,挥金如土,哪个不是豪车豪宅,呼风唤雨,可是到了他们这里,为什么连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捉襟见肘?那个晚上,看完房回家的顾城和小小大吵了一架,小小觉得两个人过日子是给自己过的,先买一套小房子结婚,以后攒到钱了再换也行,可是顾城不这么想,他为自己所付出的的努力感到不值,为自己和同事间巨大的差异感到懊恼和羞耻。他发誓一定要活出个人样,不再低三下四,像个下三滥一样跟着别人后面点头哈腰。
受到刺激的顾城比以前更加卖力工作,大有以公司为家的趋势,当然领导看他如此卖命的工作,也给他涨工资升职位,可是,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杯水车薪,赶不上疯狂上涨的房价。
人有时候被某个想法禁锢了,他似乎就看不到别处,现在的顾城就是这样,被房价和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所打垮,他眼里就只看见了这个差异,而失去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他一步一步的急切的想要达到那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却被现实一次又一次拍回岸边。巨大的落差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容易让人走偏。
顾城所在公司的老板有个女儿,叫绮梦,大学毕业后直接就到自家公司实习,也许是老板有意,直接安排到顾城的部门,给他当了助手,这样两个人接触的时间比他接触小小的时间都多,绮梦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做事大胆直接,完全和娇小可人的小小是不同类型的女人。
绮梦虽然在顾城手下工作,但是她毕竟是老板的独生女,即使她不工作,不上班,这以后的亿万家产也是她的,因此,她来上班只是为了混日子,老板让她跟着顾城,说起来应该是有一些私心的。他这么大的产业,必须找个能扛得起大旗的人来,顾城在公司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对他也是很忠诚,所以顾城似乎是个很好的人选。
绮梦下班后还经常拉着顾城,让他陪她去找这个城市里面角角落落的好吃的,好玩的,甚至周末也拉着顾城去逛街,去玩,有钱人的钱太多花不完,可以挖空心思的去找乐子,去找可以花钱的地方和方式。顾城跟着这个小公主一样的女子,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他想到自己和小小两个人辛辛苦苦的奋斗的这么多年,攒的几十万块钱,有时候还不够这个富家小姐一个月的开销,他心里的那种对财富渴望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喜欢上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可惜,他也清楚的知道,这样的日子是拜谁所赐。
如果说顾城和小小在一起是为了爱情,为了房子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极大的压力。那么现在,他和绮梦在一起,似乎没有压力,不用去总想着攒钱,不用想什么时候能买到房子,他可以完全的释放自己,释放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释放生活的重担,这种感觉让他更加着迷,上瘾,他开始喜欢周末的日子和绮梦开着她家的法拉利跑车疯狂的飙车,喜欢上了豪华游艇的疯狂派对,喜欢上了乘坐着富二代的私人飞机自由翱翔……
绮梦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宣布顾城是自己未来的男朋友,之所以说是未来的男朋友,那是因为顾城一直没有和小小分手,他还没有明确答应绮梦,可是绮梦说:没关系,你迟早是我的。
顾城是知道自己这种游走在两个女人之间的状态,迟早会出事,但是他心里对小小是深深的愧疚,两个人认识了这么多年,在一起了这么多年,已经都走到了结婚论嫁的关头,就是因为房子,因为钱没有结婚,可是两个人除了没有领证,已经是一家人了。顾城迟迟没有下定决心,他一边觉得对不起小小,可是另一边又舍弃不了和绮梦在一起的这种生活和感觉。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虽然绮梦喜欢自己,但是是不是能和自己结婚还是未知数。
这个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顾城,在绮梦到来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之前他憎恨富人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现在,一旦自己也参与其中,才觉得什么叫欲罢不能了。
简书《齐悦梦想社群》第十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