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在研究人怎样面对失败的时候,通过一项实验发现了一个秘密:
她给小朋友们出了不同难度级别的智力拼图,观察他们面对失败的反应。
有许多小朋友中途就选择放弃,其中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完成而长时间感到沮丧、难过。
而乐观自信的孩子却快速地走出了失败的痛苦。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孩子对失败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反而他们更喜欢失败。这类孩子比起寻找正确的答案,他们更喜欢新鲜的事物。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与众不同呢?
卡罗·德威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因为他们相信还有一次成功的机会。
这些孩子们之间的差距是,思维方式的差距。
通过这个实验她总结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思维,一种是成长思维。
这两者之间的一个致命差距就是如何看待失败。
拥有固定思维的人认为:
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生活中面对每一个挑战时容不得任何错误,错误说明你根本没能力。
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会感到危险和沮丧,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极限,回天无力,于是选择放弃。
而成长思维的核心信念是: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他们看来做一些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可以通过这些事情拓展自己,并从中学习。
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成败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
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
人生并不总是成功,如何看待失败才是关键。
如果问 “一个人的思维可以改变吗?”
答案是 “当然可以。”
但为什么改变了的人却少之又少呢?
因为大多数人错误的认为,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改变一切。
努力想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可是依然感觉很累,没什么变化。
所以,我们缺的不是努力,而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习惯。
无论去哪里,不论与谁见面,尽管是做一件小事,也要试着记录学到了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自己其实是在不断地成长、把失败当成挑战和学习的机会。
在芝加哥有一所高中的老师,他们给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打的分数不是“ F(不合格)”,而是“ NOT YET(尚未达到)”。
如果孩子数学考了59分,我们可以说:“哇,差一分就能及格了,前途无量啊!”
如果你犯错了,可以这样想“这个错误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如果觉得自己只能做成这样了,可以这样想“我可以再试试。”
如果你想放弃,可以这样想“我最好再试试其它的方法。”
最近在美国有一首很火的诗 —《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在你的!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时机行动。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是成功路上的必经之路。
不是你不够优秀,只是你还没有走完应该经历的路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