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思维与成长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在研究人怎样面对失败的时候,通过一项实验发现了一个秘密:

她给小朋友们出了不同难度级别的智力拼图,观察他们面对失败的反应。

有许多小朋友中途就选择放弃,其中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完成而长时间感到沮丧、难过。

而乐观自信的孩子却快速地走出了失败的痛苦。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孩子对失败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反而他们更喜欢失败。这类孩子比起寻找正确的答案,他们更喜欢新鲜的事物。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与众不同呢?

卡罗·德威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因为他们相信还有一次成功的机会。

这些孩子们之间的差距是,思维方式的差距。

通过这个实验她总结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思维,一种是成长思维。

这两者之间的一个致命差距就是如何看待失败。

拥有固定思维的人认为:

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生活中面对每一个挑战时容不得任何错误,错误说明你根本没能力。

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会感到危险和沮丧,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极限,回天无力,于是选择放弃。

而成长思维的核心信念是: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他们看来做一些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可以通过这些事情拓展自己,并从中学习。

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成败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

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

人生并不总是成功,如何看待失败才是关键。

如果问 “一个人的思维可以改变吗?” 

答案是 “当然可以。”

但为什么改变了的人却少之又少呢?

因为大多数人错误的认为,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改变一切。

努力想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可是依然感觉很累,没什么变化。

所以,我们缺的不是努力,而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习惯。

无论去哪里,不论与谁见面,尽管是做一件小事,也要试着记录学到了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自己其实是在不断地成长、把失败当成挑战和学习的机会。

在芝加哥有一所高中的老师,他们给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打的分数不是“ F(不合格)”,而是“ NOT YET(尚未达到)”。

如果孩子数学考了59分,我们可以说:“哇,差一分就能及格了,前途无量啊!”

如果你犯错了,可以这样想“这个错误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如果觉得自己只能做成这样了,可以这样想“我可以再试试。”

如果你想放弃,可以这样想“我最好再试试其它的方法。”

最近在美国有一首很火的诗 —《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在你的!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时机行动。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是成功路上的必经之路。

不是你不够优秀,只是你还没有走完应该经历的路程罢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拖延心理学-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
    际弋阅读 11,295评论 0 27
  • 很喜欢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一文中谈到: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
    麻麻的成长记阅读 3,449评论 0 1
  • 喜欢长什么样 一个撩边天下的人 在你面前只会犯傻
    大胸有痣阅读 1,4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