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沉默,这个词有它理性的一面,也有它怯弱的一面,在不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沉默,在不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放弃沉默。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善于忍耐而且十分沉默的民族。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中对于中国人一贯的沉默作出了既有智慧的探讨,虽然他的文章有很多我都看不懂,但依然感到他的文字十分锐利。
王小波开篇便说到了自己变得沉默的原因“幼年的经历,家教和天性谨慎”,沉默并非一定是天生的,小的时候别人当你不懂事,你可以口无遮拦,渐渐长大了,要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事负责了,人就变得沉默了。沉默是一种传染病,在沉默的环境里呆的久了,自然就会变得沉默,从而对一些事不关己的事情感到冷漠。如今如果有人在路上被抢劫了,路人大多只是冷漠的看着,连愿意打电话报警的人也不多了吧。但是在有热闹可以看的时候,那些人却非常喜欢凑上去围观,不过依然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凑上去起哄,充当看客。恰恰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沉默,在不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沉默,放弃了人性中的善良,这是沉默的怯懦。
网络越来越发达的现在,有很多人喜欢网上聊天,与陌生人聊得很开。这是中国人不再沉默了吗?带上名为网络的面具之后他们就可以肆意评论,事实上还是看客性质,在现实世界中他们依然沉默,几千年来中国人都习惯了沉默。
沉默是一把双刃剑,理性的沉默,是对人的尊重;怯弱的沉默,是对人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