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齐帆齐微课第109篇,字数1750,共累计182017字。

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实况报道》显示,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屠呦呦和她说团队。

她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屠呦呦先后荣获国家最高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率领的团队,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新一代的青蒿素抗疟组合再次战胜了已经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


同时,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这种被称为不是“绝症的绝症”。


这位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艾伦.图灵齐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89岁高龄的神仙奶奶,又一次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近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药性”治疗应对方案,引发业内强烈关注。


这两个成果中,其中任何一个都足以震惊世界。今天,两项科研成果同时发布,只能说,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


01.可怕的疟疾


先说下疟疾,大家都知道,疟疾在热带地区,比如非洲等传播很广,是非常凶险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也很简单,就是蚊子,蚊子把疟原虫带入到人体内,继而产生疟疾。

如果蚊子带的是恶性疟原虫,这个事情就非常的麻烦,被感染的人会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民间俗称的打摆子就是这个。


一旦在脑部发展会形成脑疟疾,这个事情非常的麻烦,甚至可能引发脑死亡等严重的症状。


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些很好的方法去根治,最常见的预防方法只有杀灭蚊子和蚊子的幼虫。这是百年前,1912年巴拿马运河流域工作者在杀灭蚊子。蚊子杀了100多年还是没能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可以想象这个病多可怕。


疟疾的历史太长了,可考证的就有上千年。我们出土的35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对疟疾的记载。


我们著名的康熙大帝就曾经得过这个病差点送命。


当年越南战争中,这个疟疾不知道夺去了多少条人命。


当时的科学筛选了21.4万种化合物都没对疟疾有用,一时间疟疾成为了当时世界头号传染病。


那个时候怎么治的呢?一直到1820年,才发现一种药物,叫做金鸡纳霜。是法国药学家皮埃尔从金鸡纳树皮中发现的。


就是后来的奎宁。这个药不知道救了多少的疟疾患者。


然而,这个疟原虫极其狡猾,给大家看看它在人体内攻击红细胞的感染过程。


02  面对世界性医学难题,屠呦呦团队破解了密码。


而随着耐药性的增加和各类新发生的疟疾情况,奎宁也渐渐不是那么有效,这个时候,屠呦呦站出来了。


她在当时,全靠着个人的走访,就整理出一本有关疟疾治疗的方剂小册子,发给全国的研究者参考。


这些都是她一字一句写出来的,整整640个方子。


事实上,这类的方剂手册对后期的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中就包括了后期大家熟知的疟疾救命药:青蒿!


青蒿的取非常艰难。根据同事们的回忆,当时做了很多很多的药物,很多药物在动物身上有效,到了人身上就不行,比如提取了辣椒、胡椒、明矾等常见物品、


事实上即使是当初筛选青蒿,也仅仅只有68%的有效率,远远达不到普遍治疗的效果。疟疾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东晋时期很多医生还专门对这个病进行论述。“拿一把青蒿绞成汁能治疗疟疾。”


当然,老祖宗们不可能具体去分析到底什么原理,只知道青蒿能治疗疟疾。所采取的方式也是比较原始。


但这给了屠呦呦很大的灵感,因为这个“原始”的方式恰恰显示出老祖宗们的智慧!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青蒿的用法,老祖宗们是“绞汁”服用,而不是我们常见的中药煎煮。

用“绞汁”?是不是加热破坏了青蒿里的有效成分?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来提取青蒿。“那时药厂都停工,只能用土办法。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直到第191次实验,我们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屠呦呦说。


屠呦呦继续深入研究以青蒿素为核心的抗疟药物,2019年6月,屠呦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领域获得很高的疗效。

奇迹的缔造者,是什么?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在专属的领域孜孜追求,永不言败和永远坚持初心使命的用群人,屠呦呦和她带领的团队做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骄傲和最耀眼的一群明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疟原虫的死灰复燃,科学家其实也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历史上曾经认为疟疾无除人以外的宿主,因而科学家们认为只要在人群...
    半夏长安阅读 674评论 0 3
  • 中国“劲草”屠呦呦,终身报国有长策 ① 《诗经》女孩 1930年12月30日清晨,宁波市开明街508号迎来了一位小...
    秋雨战歌阅读 211评论 0 0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283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