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悲喜相交的世界 -
自我服务偏差:如何引用乐观与悲观的态度为自己服务
但凡,人都为自己服务。
所有的情绪和情感,都在默默行使命令,在不知不觉之中。生存本能,防御机制,奋斗求索·····都是在为自己服务。
人们都有让自己更好的倾向性,而大多数人,都会自我感觉良好。个体会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知觉,于是,造成了一种普遍的偏见——自我服务偏差。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按照对自我有利的方向来为错误寻找原因,对成功进行特质归因,对失败进行情境归因。这种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定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的倾向性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大多数人,都会有自我服务偏差的表现,如果自己获得成功,人们会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等外部因素。
生活中有很多自己不以为意的事情,其实都是自我服务偏差的问题。运动员比赛获胜,一定不会去质疑评判标准等等问题,而是欣然接受胜利属于自己这件事,可如果比赛失败,他们很可能就会谴责裁判等外在因素问题。
提到归因风格,自我服务偏差与乐观的归因方式是相似的。乐观主义者对成功抱以个人内部完全稳定的整体性的信心,把失败看作是外部因素的结果。而自我服务偏差也是如此。
在这个维度上,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外界的自我服务偏差,对人们的心绪状态,有一定的慰藉和安抚作用。那些容易抑郁的低自尊的人,因为没能持有自我服务偏差,往往因为悲观的归因方式承受着低自尊的痛苦。
对于这个方面,自我服务偏差及其归因方式也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抑郁的伤害,自我提升倾向的人的情绪具有很强的复原力。自我服务偏差,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因为自我服务偏差来于人们的一种高自尊倾向,而较强的自尊往往可以减轻焦虑。这是自我服务偏差的积极意义。
自我服务偏差被判定为是一种偏见,却与乐观的归因方式有所相似。或许有人会因此困惑,到底应该持有怎样的归因方式呢?
乐观的归因方式是在影响动机的角度上的归因风格,这会决定个体是否能够更主动,更坚持,更敢于冒险等等积极表现。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悲观的归因方式,就会习惯性认为失败全是自己造成的而感到挫败,那么他的行动动机就会被这样的挫败伤害,极有可能放弃努力。
这是归因风格影响行动动机的维度,所以在这个维度,发展乐观的归因风格,是为了促进个人以更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生活,更好地发展自己。
乐观与悲观的利弊,并不是绝对的,在影响行为动机的维度上,乐观的归因方式是正向积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乐观都是积极的,所有的悲观都是消极的。
乐观主义确实比悲观主义更能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更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促进健康和幸福感。但是自我服务偏差当中的一种乐观表现:盲目乐观,却会带来消极影响。
盲目乐观,会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未来工作生活的成就,难以客观地从现实出发,从而不能做出贴合实际的选择和行动。盲目乐观容易让人相信自己总能幸免于难,而缺少客观判断,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
盲目乐观往往因为高估自己和所面临的一切而感到挫败,盲目乐观,就如同傲慢一样,是对于自身能力过于自信的幻想。
对此,现实主义者朱莉·诺雷姆提出防御性悲伤可以把我们从盲目乐观的危险中拯救出来。防御性悲观,可以预见问题的发生并且促使自己进行有效的应对。这是以一种更直接、更现实的视角看待事物的方式。
防御性悲观,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心理态度,力求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去提前进行事情的准备或防范,以确保事情发展的完善,避免意外事态的出现,更好地维护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所以,关于如何以乐观和悲观的态度为自己服务,需要我们全面地看待。
自我服务归因模式对于短期的自尊提升表面有益,但是更应该学会精准把握人生成就中起作用的因果力量,这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对特质和情境归因所伴随的大脑活动研究表明,要避免反射性的自我服务偏差,人们要付出额外的心理努力。这几乎类似于一种本能反应,所以,容易持有自我服务偏差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心境和思维保持觉察,注意合理分析评估不同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为生活指南。
对于乐观的角度,在以动机促进行动的维度上,乐观的归因风格是应该努力去发展的,这有利于去肯定自我价值。但是一定要避免盲目乐观的心态,对待事情要进行客观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都以“为了自己更好”为核心。
其实无论是选择持有什么态度,其标准都是如何在真相之中致力于让自己更好,如何能够更好地引导自己更积极地生活,如何能够更好地靠近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推荐:
在文字里获得力量的我,希望透过文字赋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来
在这里,见你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