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有必要为读经宝宝们专门开辟一个主题,因为他们实在太可爱,太令人震撼了。我是个特别喜欢小孩子的人,或者说,喜欢三岁以前的小宝宝,感到他们每一个都是精灵般的可人儿,那种纯粹的童真,可以使人忘却许多尘世烦恼。可是,我又特别害怕生孩子,因为我好担心可爱的小宝宝会渐渐长大,到七八岁的时候就不仅不能使人忘却烦恼,还会惹人烦恼。
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她和我有同感,并且已经发誓绝对不要生孩子了,“小孩子太烦人了”,这是她的原话,我虽然不主张不要孩子,但她的理由我无法辩驳,因为周遭活生生的例子太多了,那些半大不小喜怒无常的孩子真是令人头疼且抓狂的一件事。
直到有一天,我了解到教育真谛的一刻,忍不住泪流满面。正如我前面写的那样,教育原本是那么样简单的一件事,不仅如此,孕育生命的那一段时光,是宇宙间最最神奇神秘以及美好的事情,而当孩子降临的瞬间,当那个孩子会笑着拥抱这个世界,大概才可以体会到,什么是感动。
季谦先生在形容婴儿的初生时,常常引用一句诗: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诗是有典故的,据说宋代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的黄庭坚中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的知州,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一天,他午寐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州衙大门,直来到某处村庄,看见一个老婆婆站在门外的供案前,手持清香,口中喃喃自语,类似呼喊某人的姓名,黄庭坚趋前一看,见供桌上摆着一碗煮好的芹菜面,香味飘溢,他不自觉的端起便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等一觉醒来,梦境甚为清晰,尤其奇怪的是,嘴里还留有芹菜的香味,他心中虽然纳闷,但并不以为意,只觉得是做了一场梦。
等到次日午寐时,梦境又和昨日完全相似,且齿颊依旧留有芹菜的香味,黄庭坚不禁甚感讶异,遂起身步出衙门,循着梦中记忆的道路行去。
令他诧异的是,一路行来,道路的景致竟然和梦中的情景完全一样,最后终于来到一处人家门前,叩门后,一位白发婆婆出来应门,黄庭坚问她,这两天是否有门外喊人吃面之事。老婆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忌日,因她生前非常喜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忌日时,我都会供奉一碗芹菜面,呼喊她来食用!”黄庭坚问:“你女儿去世多久了?”老婆婆回答说:“已经二十六年了!”黄庭坚心想,自己不正是二十六岁吗?而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生辰,于是更进一步问这婆婆,有关她女儿在生时的种种情形。老婆婆说,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非常喜欢读书,非常孝顺,但就是不肯嫁人,后来在二十六岁时,生了一场病死了,死的时候,还告诉她说一定会回来看她!等黄庭坚进到屋里,老婆婆指着一个大木柜告诉他说,她女儿平生所看的书全锁在里头,只是不知锁匙放到那里去了,所以一直无法打开。奇怪的是,黄庭坚那时突然记起放锁匙的位置,依记忆果然找出锁匙,等打开木柜,在里面发现许多文稿,细阅之下,黄庭坚大吃一惊,原来他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然全在这些文稿里,而且一字不差。至此,黄庭坚心中已完全明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生的母亲,于是将老婆婆迎回州衙,奉养余年。
原来,黄庭坚这样的大学问家,从前世就已经开始读书了,于是袁枚才发出那样的感叹:“书到今生读已迟。”这样玄之又玄的故事,大概有许多人不相信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也很有趣。
季谦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地球上的生物从单细胞进化到人类,用了四亿年的时间,而人类从受精到出生,等于是用十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亿年的历程,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倘若真有前世今生,那这四亿年的积累不知是多少个前生了吧。
而实际上,经现代医学研究,胎儿在母体内的266天,要制造150亿个脑神经细胞。所有胎儿脑神经细胞的数量都是差不多的,也即是说无论你是何种肤色,属于哪个民族,生在城市或者乡村,脑神经细胞的数量没有任何的差异。而一个人智力的优劣与脑神经元之后的发育关系十分密切。脑神经元表面有一个大的分枝(即轴突)和很多小的分枝(树突);两个脑神经元之间依靠轴突、树突相接触而传递冲动(即沟通信息),其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突触越多,使原本无关的脑神经元相互连通,传递信息的能力就越大,即所谓的“智商越高”。
树突有成熟、成长的过程。胎儿树突很少,而且细长;初生儿则比胎儿的短且多,比成人的又略长而少;少年与成人相比,差异则不大。
外界的刺激可以促进脑神经元的轴突、树突及突触的发育,正确的刺激越多,发育得越好,不给它刺激就不发育,即通常所说的“白痴”。人类接受外界的刺激通常有五个渠道——口、眼、鼻、舌、身,就是五官。作为胎儿,这五方面唯一能够产生效能的是耳朵。
现代医学分析胎儿在四五个月的时候就有听力,之前有没有不好说。国际上公认的音乐胎教,就是通过对胎儿不断地传输优良的乐性声波,为优化后天的智力及发展音乐天赋打下基础。
同样的,读经胎教,亦是用最丰富的声波来刺激胎儿脑神经的发展。其中包括汉语语音之丰富与美妙,经典词句的抑扬顿挫,圣贤智慧的潜移默化。而在接受读经胎教的同时,同步接受音乐胎教,效果更好,有兴趣的话,亦可同步接受经典外文胎教,让孩子未出生就仿佛生活在外文的环境之中,今后掌握双语就很简单。
当然,读经胎教与音乐胎教的注意事项基本相同,就是声音不能过大,成人听起来若有若无即可,以免伤害到胎儿脆弱的听觉系统。
如此方法生下来的读经宝宝,共同特点就是容貌端正、不哭不闹、机灵活泼、人见人爱,尤其是出生后各方面的智能都强于同龄的孩子。无一例外。
胎儿出生之后三年内,脑部发育70%,六岁之内,发育90%,到十三岁就停止生长。所以三岁以前的早期教育同样很重要。而且在出生之后,大脑接受刺激的渠道不仅仅停留在声音,这时候就可以看书和读书。(当然,这时候的阅读更接近于玩耍而不可强制枯燥)
接受过合理的胎教与早期教育的孩子日后不可限量,而生出聪明的读经宝宝又那么样简单,在无数实例的面前,号称最爱孩子的中国父母想必趋之若鹜?其实不然。
在中国大陆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怀孕的母亲往往继续日常的生活,上班、消遣、逛街等等。我一个朋友,居然每天带着肚子去酒吧,那样高噪音的环境中,不要说胎儿,就是成人有时都无法忍受,我倒不是担心孩子将来的智力和性情发展出现问题,而是担心他听力都会受损。
当我给朋友们推荐读经胎教的方法后,他们都颇感兴趣且颇能接受,还详细的问我如何购买胎教音乐和经典诵读的光碟。然而时过境迁,她们就忘到脑后。我问为什么不施行起来,她们就说,没办法,工作不允许。
这叫人很无奈,我不知道工作和孩子的前途哪个更重要,也许都很重要吧,我不知道。有一次在飞机上,我旁边坐了两个三四岁的双胞胎小女孩和她们的父母。这一路上,小女孩不停的吵吵闹闹、别别扭扭,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们的父母开始还和颜悦色,到后来也不耐烦了,只是碍于在飞机上没有发作。我知道,他们并没有好好的重视孩子的胎教和三岁之前的早期教育。
这样的情形曾经也经常遇到,比如在火车卧铺上,到了半夜突然就有四五岁的孩子哭起来,怎么哄也没有用。可是往常,我除了心烦之外不会有什么另外的想法,而那一次,我却突然流泪了。流泪的原因正如我在题首所写的那样,当一个人认识到教育原来是那么简单,而芸芸众生却依旧逃不出那个烦恼的怪圈,就会不由得感慨,而心生悲悯。
后来我形成了习惯,只要看到有小宝宝的人就要和他们说,家里平时多放古典音乐吧,如果能放经典诵读就更好,可以涵养孩子的性情,他就不会这样吵闹了。孩子的父母通常会说,我试试吧,不过这孩子天生就调皮,没有办法。
呜呼,这个世间有天生就调皮的孩子吗,季谦先生的那句话真没有说错,“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天才,是庸俗的父母和老师把他教成了庸才”。我也不知道,本来就是陌路人的他们,在听了我真诚的劝说之后,有没有真正的试一试在家中放一曲古典音乐,倘若真能尝试,想必涵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