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早几个同学约早茶,D同学迟迟不到像个病猫似的精神不振,还唉声叹气说:“两口子吵架后闹情绪跑去喝酒高了,头痛比吵架还难受。”
“借酒浇愁愁更愁”大家都非常熟识的一口头禅。
生活中身边也常常不乏这样的人,自己也曾有过亲身的N次经历。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自己身为当局者时大道理却失灵了,似乎自己也成为曾被嘲笑的“低能儿”。
为什么心里很清楚借酒浇愁愁更愁是一个明坑却又一厢情愿的不止一次地往里踩?逻辑上的作死。
1、分散注意力
喝酒带来的痛级量相对小于生活情感上带来的苦恼,在大脑有限的空间里人为他生肉体上的痛苦正好挤占情感导致的痛苦,稀释高深度的情绪,分散注意力。
2.以毒攻毒,物物相克
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起着负负得正的效果。
3.将错就错也许是个不错的策略
懒思考是人的特性 ,面对力所不及的问题,推、拖、拉也许是没有办法的更好的办法,其实懒的驱动力是幻觉自己在做事。喝酒期间酒精作用下过度兴奋的副作用是酒后的木讷,大脑细胞受损。有“正当”理由的懒于思考避开思考的痛苦,把痛苦交给时间,进入托管程序。
持续的爬坑,常常给人一种努力的镜像,就是这种真假无常的场景里慧眼格外的价值连城,慧眼就是一种适用性的心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