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是盐是光: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既无任何用处,只好丢在外面,任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立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也不放在斗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照亮所有在家里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就荣耀你们在诸天之上的父。”细细品读《世间的盐》,仅默念这一段,我的心底就一派苍茫。
《世间的盐》,说白了就是人生的味,酸甜苦辣,咸味打底,仅此而已。
不是有句话说——我吃过的盐,比你们走过的路还要多……
有味不易。
“人生太孤单,我们要找个有趣的人一起度过。我们活在世上,不过想生活能有趣些。”有趣,便是这“盐”。
书中几个乐不可支的故事里,有一处让我尤为动情。写到小猫之死,结尾他只说了一句:“后来,我就不养猫了。”这句话让我大恸,因为感情一旦养成,便不易割舍。
由此我想起了我所理解的所谓的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就是生活本身。
是柴米油盐,and我的周遭。就像每个弄堂里都有几只猫,它们大多被唤作咪咪、喵喵。当然也存在以肤色命名,诸如小白、小黄、小黑还有小花……
从上小学开始有了猫的陪伴,这种回忆是断断续续的,通常是清晨开门,它坐在台阶上等着我,有时会留下些许攀爬的背影。白天偶尔闲暇一撇,一条黑色的或白色的或花色的或黄色的从面前闪过,伴着刺耳的尖叫,那情景,惊鸿一瞬(内心顿时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夜晚就是它们的天下了,无论是开会还是打群架,一定不会让你忽视那高傲的存在,从不留恋你给予的物质和精神的施舍,只要吃饱喝足,再鲜美的鱼,都晾在一边,自顾自的打着哈欠懒洋洋的找一处阳光就沐浴起来。
我习惯出发,或者你硬要说开门七件事是生存而已,那么我想一个活着的脑袋比旅行更有意义。
我可以津津有味听你们说今儿我喝的这咖啡,豆子是蓝山的还是哥伦比亚的,挖起司蛋糕的那个小勺是东洋还是英村进口的。
我也会不时喝个彩,哎呦~不错哦!
也许我在路边小店看到一个蛮可爱的什么东西我也会买。
不过我回家的时候听论人家长里短问,问白砂糖多少钱一包的时候,那种津津有味真的是不差几分的!
原来我记得3加仑矿泉水桶是3个一块钱,现在不知道了,塑料制品貌似不好不环保我都喝凉白开。
就跟我觉得一家人一边吃晚饭一边看着电视里7点的新闻评论两句,然后一起出去遛个弯,比“用生命耗力再晚点回家”的日子过得要舒服点。
你看,多有味儿。而且你再难找出这味儿来了。
所以生活首先是要活下来,在活下来这个大头里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咂巴出味儿来的。
如果我在哪里哪里回不来了,大概出不了多久我就无比想念家里的肉沫蒸蛋和糖醋鱼了,还有那只无比慵懒的猫。这个哪里哪里也就变得和柴米油盐一样的常规和平淡。
直到某一天,它走丢了,顺了天意。
所以,人生在世应当尽量别给自己增加额外的感情。我后来再没养过猫,也是因为如此。我怕我再也无法触及它的视线,看不到它那黑色的瞳孔,抑或是褐色的瞳孔。
在《世间的盐》里,这世界充满了不美好,许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去了,有人在里面打架,骂人更是寻常事;还有更多小人物碌碌无为地活着,有很多怀疑和困惑,甚至麻木。作者的笔触在看似粗鄙和智趣的描述背后,藏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人食百味,盐为先。所以,盐分明就是一种滋味,哪里是什么趣味啊?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by王小波
只是,对于生活本身,当有趣如此耀眼,有趣或也能成“障”。
“我走过的路比你吃的盐多。”
“不,那是你口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