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工资这桩事在现代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如今大部分公司基本上是通过工资卡来发放工资,非常方便。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古时候可没有方便的银行系统,也没有银行卡,更没有其他的转账方式,那么皇帝是如何把工资发到官员手上的呢?
其实古代人发工资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现金工资,古代的官员们大部分人拿到的都是粮食为主。只有少数是以金银的形式发放。在汉朝,官员的俸禄一年一发,所以叫“年俸”,工资额以粮食来结算。也不止发粮食,汉朝的赋税里,就有收取钱币的算赋。所以西汉政府发工资,也经常把粮食折算成钱。到了东汉时,干脆改成“钱谷各半”,各地大小官员每年在固定时间,在所在地指定仓库领取钱粮。到了晋朝时,发工资变成了“官占田制”,只要是官员,就可以按照品级领一块田,所有权归国家,田里收成归个人。同时,晋朝还有一种工资发放形式,和汉朝差不多,定期去指定仓库领钱粮,不过在晋朝钱粮是按月发放,就和我们现在所谓的“月薪”差不多。
到了唐朝时,又改成了“半年薪制”,也就是每半年发一次工资。唐朝国力雄厚,除了发米和钱外,还会发绢帛,这也得益于唐代突飞猛进的纺织技术。在当时,绢帛其实和货币的价值是同等的。
到了宋朝时,经济高度发展,宋朝官员的工资收入看上去也十分丰厚,除了每月的“正俸”外,还有各种补贴。宋朝的官员们,可以凭着朝廷发放的“券历”,在指定的地点领取补贴。不过这可观的工资只限于高官阶层,基层的官员同样是比较苦的。
到了明清时期,官员们的工资开始转变为以钱币为主,不过明朝官吏的工资水平比较低,而且钱币贬值的速度更是飞快。因此,京城中小级别的官员常见清苦不堪。15世纪中叶时的明朝,还常用外国进贡的苏木胡椒货物顶工资。赶上货物行情看涨的年头还好,倘是货物贬值,那更叫官员们叫苦不迭。清代有“养廉银”,清代正七品官员的年俸是45两,远高于明朝的25两。不过养廉银的发放是地方财政拨钱,全看地方府库的家底,所以穷地方的官员收入就不太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