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诗之益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对青年学生讲的话。
可以兴。就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怀。
可以观。诗可以体察诗人的心境,观察当时的社会。
可以群。学了诗,可以用诗的学问和知识与朋友切磋,所谓以文会友。
可以怨。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不平,疏导情绪。《诗经》中表达忧怨的诗有不少,如《伐檀》、《硕鼠》等篇就是。岳飞,受奸臣排挤,报国之志得不到施展之时,就用诗词来排遣胸中的愤慨,如他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迩之事父",往近处说,可以孝养父母。因为有艺术的修养,有乐观的态度,更懂得如何侍奉双亲。
"远之事君",往大处说,可以出来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因为懂了为政的学问。一个人有了基本的个人素养之后,不管做什么都无往不利。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所包括的知识面非常广,其中所提到的飞鸟、走兽、花草、树木有很多,在了解诗意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动物学、植物学的知识,还可以学到天文、地理的知识,因为《诗经》对这些方面都有涉略。魏晋时期的学者陆机著有《毛诗草木虫鱼疏》,就是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共记载动植物一百七十五种,对每种生物不仅记其名称,而且描述其形状、生态和使用价值。
上面我们分析的是孔子所说学诗的好处,当然要真正产生这种作用,必须要我们自己下功夫。学诗一定要身临其境,用心感受古人的心境和当时的客观环境,同时配合自己的生活,反省自己的人生,久之必有"神交古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