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自己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只要需要我就好。我一直认为我可以接受任何工作,只要需要我的地方我都可以为它做出属于我自己的贡献。但是最近我发现,我也是有选择的,我并不愿意接受我不喜欢的工作方式,对于自己喜欢的行业,也会动摇,也会因为前途渺茫,路途遥远,而不愿意再往前走。因为我不知道花费几年的时间去做一件不能确定未来的事,是不是正确的。
也许是世界太繁华,我被这些蒙闭了双眼,看不到那些默默为别人付出努力,岁月,甚至生命的人们。我习惯了去关注那些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向往着他们华丽的生活,敬重他们如敬重我的信仰一般。但是我忘记了,生活在聚光灯下是他们的职业,他们也只是在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聚光灯下的他们,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他们身后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努力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是一样的努力,只不过是他们不需要聚光灯的映衬。
钟扬教授车祸去世的消息由老师传达给我们时,我才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看了他的演讲,听到他的故事,我觉得很敬佩,但也很心酸,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为什么可以坚持自己的事业那么多年,我无法理解他的职业对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帮助,竟然可以让他在西藏,在忍受着各种不适的环境条件下,坚持十三年。但是看完他的纪录片,我懂了,他不是在为自己努力,他是在为整个人类努力,他的心胸宽阔到可以装满整个世界。而我却只能看到自己周围几年,几天,甚至是下一个小时发生的事。我感到羞愧,为自己的狭隘和无知。
当我打开搜索引擎,想搜索关于钟扬老师的事迹时,出现的标题:他倒在了为人类寻觅种子的路上·····致敬钟扬。是的,他倒在了为人类的未来努力的路上。在《一席》上,有一段三十一分钟的演讲-------《种子方舟》,是钟扬老师讲述的他和种子的浪漫故事,看完之后,心情很轻松,因为他的态度那么积极,那么阳光,那么骄傲。他把所有的艰辛就那样轻描淡写的用一句“我与种子的浪漫故事”带过了,仿佛他在做着世界上最让他刚到满意,幸福的事情。他为观众讲了一个光核桃的故事,但也只是讲述了那8000颗种子是怎么产生的,却只字未提他们的艰辛和辛酸。
我不能想象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几件事,但是就是那样几件事,却都为人熟知,被人称赞。但是钟扬老师他做到了。他用了八年时间,让无瓣海桑、秋茄、桐花树、老鼠簕这4种红树已经基本适应上海的气候,即使在冬天,不需要大棚也能存活--------他为上海的未来带来了红树林;他在西藏大学任职时,为西藏大学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援藏16年,他收集种子4000多个样,1000多个物种。每一件都是了不起的事情,他却做了这么多。
钟扬老师在纪录片《播种未来》中说:我这13年,为西藏干了三件事,为上海和国家的种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他们可以储存上百年;培养了一批藏族科研人才,我培养的第一个藏族植物学博士已经成为了教授,为西藏大学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希望,打造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就像是纪录片最后所说: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他收集的不只是植物种子,也在努力培养作为种子的学生,不止授以他们技能,更重要的是支撑他们的信仰,用自己走过的路,为他们做前行的铺路石。
钟扬老师的生命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更是我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的,我敬佩他的为人,敬佩他的毅力,他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那种平凡伟人带给我的骄傲。钟扬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雪莲的青藏高原种群相较其他环境优越地区的种群,明显要差得多,但这些矮小的植株竟能耐受干旱、狂风、贫瘠的土壤以及45摄氏度的昼夜温差。生物学上的合理解释是: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植物,就是靠这些一群又一群不起眼的小草,向新的高地一代又一代地缓慢推进……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生长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山雪莲给我的人生启示。钟扬老师就是在做着如高山雪莲一般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他要做这一行业的先锋者,即使充满艰辛,也要勇敢前行。
钟扬老师是我忽视了的伟大人物,他的一生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恍然醒悟: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个体,一心想要为自己做点什么,这是本能,但是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才会更有意义。徘徊在路途的远方,不如勇敢地走下去,努力了就不会没有意义。华丽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才是生活多数的样子。
钟扬教授的离世是这个时代的遗憾,但我相信他想传播的精神一定会延续下去,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人在默默无闻的为人类事业做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