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工作开展以来,各批驻村干部到位后结合当地实际,努力在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想办法,抓落实,一件件好事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用走路的长度缩短与群众的距离,用脚上泥土的重量衡量群众在心中的分量”,他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南疆七月烈日的炙烤下,队员们的皮肤,越来越黑啦!他们走家串巷,访民情,解民忧,用真心帮扶换来了彼此的信任,现在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日子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心里越来越敞亮啦!
我们随工作队入户走访,走进帕提姑·吾布力大娘家的时候,她一直笑眯眯的,对着镜头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说:“工作队亚克西,是我们的亲人呀。”“访惠聚”工作队队员萨吾提大哥告诉帕提姑,你可以在镜头前对乌鲁木齐的结亲对象说出你想说的话。当镜头对准帕提姑时,这位一直微笑的善良淳朴老人瞬间湿了眼眶,她说:“你永远是我的亲弟弟,这种关系一定要延续下去。”
在兵团第三师东风农场采访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爱没有界限,不分民族。白天采访,晚上我会陪这里的孩子们说说话,打打乒乓球。要走的那天,小朋友问:“阿姨,你们要走了吗?可不可以留下,我们不想让你走。”一个黑黑瘦瘦的小胳膊伸了过来,要写下我的电话号码,我从背包里掏出笔递给麦日哈巴,她写得很用力,甚至捏着笔的小手都有些泛红。所以离开时的“再见”我怎么也说不出口,想偷偷走掉。小姑娘追了好久追上我们,她说:“阿姨,广场的喷泉喷水了,你去看看吧……”,看着她眼中满满都是期待,我再也顾不上周围人诧异的眼神,眼泪不停地往下掉。这些孩子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清澈的眼神,给了我力量,也让我更坚定了留在南疆做好一名记者的决心。
在连队采访时,我走进了一个漂亮的小院子,院子不大,是用泥土和木头搭建而成的,却很干净,种了很多漂亮的花草。海日姑小妹妹突然摘下了其中一朵,我说:“这么漂亮的花,摘了多可惜呀。”海日姑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阿姨,送给你。”后来我才知道,维吾尔族的习惯就是将最好的一切分享给客人。
采访的每一天,我都在感受着这里的温暖,他们乐于与你分享手中的美好,一枝花,一颗杏,或者是刚从菜园子里摘下的新鲜黄瓜。不分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的他们都会唱一首《爱我中华》,都会跳一曲麦西来甫。他们积极地学国语、学技术,他们住进了富民安居房,用上了天然气,看病有医保,孩子接受15年免费义务教育,全民健康体检也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一切喜人的变化,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讲述。
作为记者,我们要做好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传声筒,用手中的纸笔,记录下田野间、小区旁、大雪中、烈日下,那些尽情挥洒的汗水与追逐梦想的动人故事。
对我来说,新闻采访,是责任,更是梦想与使命。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新闻战线的前辈学习,用心去发现、用眼睛去寻找,让党的方针政策、基层百姓的生活、群众心里的想法……传播得更远一些,不负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做一名真诚的传播者、有温度的记录者。
作者:王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