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4
【金句】底层文化是饥饿的产物,实用主义是它的核心,占有和保存那点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吸引了农民们的全部注意力。
【理解感悟】“去年患旱魃,龟坼竟千里。百姓饥饿死,白骨弃荆杞。”“雪花片片风吹过,书生破屋甘饥饿。”“三冬苦饥饿,横征恣敲打。”“纵令荷殳趋战场,身上无衣腹饥饿。”……关于饥饿的诗词,不胜枚举,饥饿,是我们的集体记忆,一辈一辈传递下来。土里刨食的农人,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周而复始,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便填不饱肚子。
解放前,小城闹饥荒,“十室九空”,我的祖辈为糊口曾经闯关东。
在生存线上挣扎,“饿肚子”的体验,是难以去除的的,80多岁的老父亲说:“剩菜怎么就不能吃,不吃多浪费!”60多岁的表哥小的时候有句名言:“困了好,睡着了就不饿了。”我的学生理解不了饥饿,在日记里写:“爸爸说他小时候粮食不够吃,为什么不到超市买方便面火腿肠呢?”……
曾有一位国外的心理学家,来中国讲学,受到热情款待,他震惊于中国的餐桌浪费,问:“你们这个民族,是不是有关于饥饿的集体记忆?”
饥饿,有时候进入了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我毕业当老师,邻居说:“你是吃公粮的人!”进了事业单位,那是捧着铁饭碗,丢了工作,是丢了饭碗……
曾有一位朋友,每一顿饭都吃到很饱,撑得不得了才可以,问及他原因,说是从小习惯了,请他分析深层原因,是从祖辈父辈那里习得的:下一顿没得吃,我也不会太饿。
农民有屯粮的习惯,至少够吃一年,能接上庄稼收获才可放心,不存粮食的年轻人,会被老人责骂,不知道未雨绸缪。储蓄的习惯也是如此,担心未来要提前准备。
注意力放在生存上,不愿意冒险,顾不上创新,发展的势头势必就慢。解决温饱问题,是了不起的,我很佩服袁隆平博士,他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最底层的生存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余力考虑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