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月17日,印度电信部发布指令,要求其直接管理下的印度国营BSNL电信公司、NTNL电信运营公司等企业,在基础设施和设备升级时应“尽量使用印度国产设备”。
此外,印度民间也掀起了“抵制中国制造”的风潮,不少印度网民开始烧毁自己拥有的“中国制造商品”,卸载中国APP。
这事又不是第一次了。因为某些原因,印度网民在外网上一直比我们活跃得多。在过去几年里,每当中印之间有矛盾,抵制中国制造的内容就会被印度网民刷得全世界都是。
2019年印度销量前十的智能手机,六款是中国品牌,两款是苹果。
印度国家板球队之前拿过OPPO的赞助。板球是印度的国球,现在舆论不好,改拿BYJU's,一家印度本土独角兽企业,做在线K12教育的。
结果这家公司是腾讯投资的。
印度食品杂货零售独角兽BigBasket,阿里投的;印度游戏独角兽Dream11,复星集团投的;印度物流独角兽Delhivery,阿里投的;印度IM软件独角兽Hike Messenger,腾讯投的;印度电商独角兽Flipkart,还是腾讯投的。
携程投了MakeMyTrip,滴滴投了Oyo,美团投了Swiggy,全是独角兽,十亿美元估值。要是估值几百万到几千万的,多了去了。
莫迪之前说要严格审核来自中国的投资,悄咪咪地补充了一条:已经进入印度的投资除外。
钱也就算了,供应链你也要依赖中国。
从拖鞋、衣服到手机、汽车,印度就是一个基础版的组装车间,基础到工人效率与物流还不如越南。
这样的起点,国家不去思考产业升级,打着产业规划的旗号,拿纳税人的钱去扶植私人企业做垄断生意。印度首富安巴尼就是个典型例子。
你整个国家缺能源,你居然敢让私人企业垄断本国的炼油生产,还允许他的收益轻松转移海外。
这样的产业环境,只能在产业链下游长时间打转。越南和欧盟签个自贸协定,就能把印度工业联合会吓个半死:欧盟给越南制造降的关税,足以压死印度制造。
没有产业集群,没有供应链优势,靠的就是在各国关税壁垒之间腾挪转移。
再说,莫迪最近这几年疯狂打鸡血来刺激经济,不是借2600亿美元搞印度制造,就是把利率砍到4.25%。
要是自己还主动和亚洲供应链玩脱钩,我不知道莫迪打算怎么解决国内一亿多人的失业。
靠战争?那也要有钢产量。没武器谁打仗?你还不如叫剩余劳动力直接去死,然后看着他们直接加入毛派游击队得了。
我不是说印度那摔一架少一架的飞机,我说的是印度那炸一门少一门的炮,甚至卡一把少一把的枪。
你搞民族主义动员的军事基础都没有。要不是喜马拉雅山的物流后勤限制,印度的连堆人数优势的资格都没有。
印度一直有追求自力更生的传统。圣雄甘地穿印度布、吃印度盐,就是为了激励印度人在经济上脱离对大英帝国的依附。经济独立了,国家才能真正独立,这是圣雄的教导,是值得尊重的。
为什么说印度在六七十年代有着浓厚社会主义色彩?一方面是宪法规定印度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印度精英希望通过国家管制,来形成独立的经济基础。
但是印度很明显逐步偏离了甘地的教导,甚至可以说是背叛。九十年代搞开放后,虽然到今天限制还很多,但金融管制能力的低下导致国际资本实际上已经可以控制印度相当多资产了。
与此同时,官僚体制与地方大家族的勾结,进一步割裂国内市场。各地议会打着“保护本地就业”的旗号,对其他邦的产品征收高额入境税,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复刻。
我一直认为:过了某个技术奇点,人为对产能的抵制会失效。
圣雄甘地能抵制大英帝国的盐和布,那是因为那时的印度还能生产这种产品。我们还无法抵制ASML,是因为我们不能用手搓沙子搓出7nm的芯片。
但技术奇点还没到,所以我们还能去投入核高基的研发,去几千几千亿烧钱,烧出自己的7nm。
要是奇点到了呢?需要十倍百倍的资金和科研人才还有市场,才能实现产业升级了呢?
那谁先升上去,谁就能垄断产能。对于这种无法通过产业升级来竞争的垄断,抵制是无效的。
印度人能喊出抵制口号,我认为其勇可嘉。但是喊完口号后却无法改变国家体制,无法上下同心振兴工业,那就只有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