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不期待的二次创作丨金庸系列电视剧

2001年,TVB电视剧《倚天屠龙记》赚足了大众的眼球,街头巷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于精彩绝伦的剧情无法自拔。我还记得那年我小学5年级,这部戏被好多电视台滚动播出,今年我27岁这部戏依然是我心里的No.1。

2001版《倚天屠龙记》

至今这部作品也被翻拍了很多版本,如苏有朋版本、邓超版本,可是我们搜索知乎、百度后集结大多数观众的评价(下图节选了某影迷对这部戏具体的评价)似乎永远觉得TVB的这一版才是永远的经典。

来自百度某网友的评论

作者我认为我们已经有了永恒的经典倚天屠龙,情节扣人心弦、场景变幻多端、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它的二次创作似乎不被那么期待。究竟为什么呢?



1.元素花样创新多,作者权威变味浓

还记得霍建华版本的《笑傲江湖》吗?东方不败和令狐冲是CP,任盈盈却沦为小三地位;仪琳初始状态是孤苦无依的尼姑身份,后面认祖归宗于哑婆婆老娘和不戒和尚老爹,居然还有个姐是东方不败......钟汉良的《天龙八部》乔峰居然溜着滑板出场,阿紫的脸是居然真是天真烂漫的紫色(由于篇幅有限,我只列举部分).......

这种脑洞果真异想天开,这种新新之火着实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笑料与谈资,但是金庸爷爷的权威是不是被挑衅了?

看在人家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创造出他那惊世骇俗的经典14部曲“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份上,如果被改得面目全非、金庸爷爷连自己的孙子都不认得,

是不是会让爷爷心疼?

是不是侮辱了爷爷的心血?

金庸爷爷将来离世入土会不会安息?

金庸小说集



2.收视曝光媒体求,味道变换经典崩

电视剧的出生使命就是有人看。媒体策划人——导演、编剧、制作方、服装灯光师.......似乎沦为收视的奴隶。他们不遗余力挖脑洞、广积粮将剧情、人物、环境等搅得天翻地覆,观众的审美疲劳消失殆尽,新鲜情绪体验接踵而至。

随着电视剧的出品和播映,无论是赞誉或骂声,众人的关注度成功被赢得,媒体们成功俘虏了收视率,称霸了市场,于是金钱滚滚来。过了N年,这部作品却无人问津。当年的万人空巷不复存在,因为它们作茧自缚,把本可不朽的持久体验扼杀在经典的摇篮中。


3.经典地位永固存,岁月佐证难撼动

如果问金庸的作品里面被演绎得最经典的那几部,我们90后必定脱口而出、数万百度回答显示:黄日华的《天龙八部》、吕颂贤的《笑傲江湖》、陈小春的《鹿鼎记》、吴启华的《倚天屠龙记》以及古天乐的《神雕侠侣》等等,而不会有人说钟汉良的《天龙八部》、霍建华的《笑傲江湖》、黄晓明的《鹿鼎记》、邓超的《倚天屠龙记》以及陈晓的《神雕侠侣》等等。

年轻孩子钟爱小鲜肉的脸蛋、中意狂拽炫酷刁炸天的场景布置以及他乡遇故知般点滴往昔剧情——暂时对翻拍作品寄情。但当他们阅历丰富,他们会清晰意识到经典永远无法超越。正如经典如美酒,时间越久越弥新。



4.经典永裱万世中,机会让步新鲜风

经典就让它成为永恒,弥留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的名声和地位万世永存,给后起之秀树立榜样,照亮戏剧之路。这个世界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给人世间新的活力和体验,那么我们不妨请经典让路,给新的作品一丝丝机会。

全新的体验或许更能让我们尊重作者的原创版权,新手党更没有机会去偷懒、也没有外力协助去盗版、更致力于全心塑造自己无可替代的“经典”。

金庸作品是中国的文学精髓,与其二次创作不如将其永世隔绝,阻隔出下一批经典的希望和未来。


辩论咖&电视剧联合征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历史上,中国是从华夏时代往下延伸,由原本的汉族一支变成今天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不管是汉人...
    猴姆阅读 4,728评论 0 4
  • “我擦,僵尸啊,妈的僵尸”,不敢相信眼前一幕,大年爆了一句粗口。 林梦阳沉住气说:“还有俩个小时天...
    搁裘阅读 1,040评论 0 0
  • 《红楼梦》里,如果说林黛玉是最有才情的人,薛宝钗是最圆融的人,探春是最具有抱负的人,那么史湘云一定是最乐观的人。在...
    金芽儿阅读 12,001评论 5 39
  • 语文学习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可谓是“抓心挠肝”,“苦不堪言”。用孩子们的话说,“文言文认识我,我不认识他”,哈哈!可想...
    吉林龙潭李响阅读 12,695评论 9 14
  • 人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有时候一件物什,一段旋律,便有可能将你拉离时间与空间,回到那段你当时以为的最痛苦的原点。当熟悉...
    雨季布瑰阅读 1,2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