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7年5月)
昨晚听闻,某同学刚结婚又离婚的事,生活本不该去八卦,但却不得不思考:离婚到底是大事,还是小事?
离婚最后:不过纠结孩子或财产
2011年夏天,与旧友闲聊,“XX的父母离婚了,你知道吗?”。八卦本不厚道,但其父母时常一起出席家长会,是老师嘴里的模范。
正是一个外人看来恩爱负责的家庭,也是孩子心中有爱的父母,突然有一天告诉孩子,早已协议离婚,只是担心对其考试造成影响,才隐瞒良久。
彼时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想?从前那些都是你们装出来的吗?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是我不够好,才导致父母离婚的吗?
而事实证明,这种所谓隐瞒离婚来保护孩子,其实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婚姻中出现矛盾在所难免,能熬就走下去,不能忍就分开,这是我们常有的想法,但再考虑孩子和共有财产,离婚就不是件小事了。
没钱的家庭也没啥好分割的,离婚协议书上签个字,轻松搞掂!若是一起经商、家缠万贯,抑或是政治婚姻,这离婚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钱理不清楚,但谁也不想净身出户,也不想让父母难堪,索性就套着夫妻关系,各自分居!
离婚会遗传吗?
读书那会儿,觉得老家的离婚率真高,打小学起,去好友家玩,怎么只有妈妈在,原来早在她2岁时就离婚了;初中班上也有几位好友父母离异,经常听到“我和爸住,怎么跟他提来大姨妈的尴尬”;高中呢,似乎就更多了。
不只同学父母,亲戚离婚的也司空见惯。幸福可以很相似,但离婚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而孩子似乎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总会让孩子未来的爱情和婚姻之路变得格外艰难。
在这种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似乎更为敏感,要么对爱情死死不放,看得太重又伤自己太深;要么就是不太相信真爱,既渴望强烈的关注,又无法全心投入。凡此种种,皆又不幸。
而不幸的婚姻似乎就像基因,父母不幸,到了自己这代依然不幸,而这种敏感和不幸是否又会再传递给下一代?
我恐婚了:韩剧理想,现实骨感
明明五年级,我还刚接受“如何区分好感和喜欢”的教育,到了初中青春萌动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在辩论“婚姻是否为爱情的坟墓”,“要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的话题。
当我在追溯自己恐婚来由的时候,审视缘故,似乎很难见到我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哪怕在我看来很是幸福的阿姨,也会抱怨,“如果当初不是有了XX”,“其实他根本就跟我不适合”,却还是坚守了二十几年的婚姻。
当你看到温馨浪漫的韩剧,柔和奶白的画面里,清晨的阳光洒向厨房,男主为女主精心煲制早餐时;看到女主在厨房忙活,男主下班归家就奔向厨房从后背拥抱女主时,你会觉得这就是理想中的甜蜜。
可韩剧就是造给一群婚姻无味的大妈看,也是造给对爱情还抱有幻想的少女看。看再多,你也遇不到你的宋仲基,遇不到你的裴勇俊。
平凡婚姻:需要感恩
无论我们这代原生家庭是幸、还是不幸,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们又是否能直面爱情,直面婚后的一切琐事和矛盾呢?
就像前几天看的《麻辣家族》,黄磊改编自日剧的一部家庭情景式喜剧,爷孙三代同堂。奶奶和爷爷熬过了艰难时期,将孩子都抚养成人,但奶奶退休后还执意要跟爷爷离婚。
在走艺术道路的小儿子看来,父母该离,因为彼此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不一样;二女儿说不能离,夫妻吵吵闹闹很正常;大儿子就更不支持离婚了,人老了干嘛还要离婚呢,不想睡一起可以分房嘛。
为何想离呢?奶奶觉得照顾爷爷一辈子,也够了;反倒年老了再也不想忍受爷爷的邋遢和不在乎。
奶奶是老师,生活很文艺,爱写作爱种花;爷爷曾是公务员,退休后抽烟喝酒爱瞎逛,甚至爱把烟灰抖进奶奶最喜欢的兰花盆里,而那兰花还是多年前爷爷随意送给奶奶的礼物。
这爷爷随手送出的礼物,却一直被奶奶宝贝着。奶奶要离婚,并不是不爱爷爷了,除了生活方式差异,更是爷爷不懂在乎和表达。
而最后,爷爷说道:“感恩,感恩,这感情就要懂恩”,不只是要懂得另一半的付出,更要学会及时去表达赞同,表达感谢。
平凡的婚姻,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小三小四,更多的还是为琐事充盈。
日复一日的生活,没有谁的付出是应该的,感恩之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