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对问题想办法,恩威并施效果佳
1.针对班级路队和做操队形差的问题,我先让全班同学排好队走直线,每当队形因为某一个同学拉开太大距离或者走歪,我就把那个同学开出来站在路队外边,其他同学训练接受去玩,然后再把这些留下的同学单独训练走直线,告诉他们走路要专心,要盯着前面同学不能走偏。这样训练了三四次,我们班的路队和做操队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上周我们班还得了一个做操的流动红旗呢。
2.针对课堂纪律不好控制,我把小贴纸拿回教室,哪个孩子表现好我就给他一个奖励,并且说,只有认真听课,主动回答问题,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的小朋友才可以得到这样的奖励,这样以来孩子们个个表现都很棒!
3.针对学生书写不工整的问题,我让学生帮我分析一个字或者字母怎样写才好看,先让学生观察例字,再说一说,之后描一描字徒儿,最后再自己写一写。写得漂亮的我就给一个小红花并当中表扬,这样以来孩子们写字就认真多了,也漂亮多了。
(三)行走在路上,用心感受教育的美好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问题,比如:班里学生的差异特别大,有的孩子拼音古诗全部都会,而有的孩子识字量很少,拼音读都读不好,这参差不齐的学生差异真的很为难。
如果报着一个都不掉队的思想,教学进度和作业量以基础差的孩子为主,那么将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提升,就像跑步一样,那些跑在前面的孩子几乎就是原地踏步等待这些暂时落后的孩子,这对那些孩子也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最关键是他们觉得上课和写作业没有意思,对以后提高也造成不利因素。
如果分层次布置作业,会不会造成差距越来越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学前教育的不统一,有的学前班把一年级的知识几乎都学了,而有的幼儿园提倡素质教育,没有过早学这些知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的孩子家长注重阅读熏陶,故事讲解,孩子识字量背诵经典都很多,而有的孩子家长没有关注这些,以至于到了一年级出现了这么一种差异巨大的现状。
课堂上以基础为主,适当拓展,让识字量大的学生领读,小组合作,一对一帮扶等形式缩小差距,共同进步。
但家庭作业如何安排,却是一项让我头疼的事,一年级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机,如果不布置作业,孩子就不好养成按时写作业的好习惯。如果统一步调布置作业肯定有些孩子觉得吃力,就怕孩子心里抵触学习。我调查过不同程度孩子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有的说作业量不多,孩子一会儿就学完了。有的说读起来吃力,有的说写起来吃力。
作业量适中是最好的,既让让孩子养成了良好习惯,又能及时复习,有效预习,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鉴于此,我在班级群里发布以下信息——
亲爱的家长朋友:
咱们班的孩子识字量差距特别大,有的孩子自由阅读几乎无障碍,拼音学得也很棒。但有的孩子拼音学不好,识字量太少,孩子阶梯状态势特别明显。
所以我们的作业量很不好把握,如果分层次布置作业又怕孩子差距越拉越大,所以我按照中等水平的孩子布置作业,如果您的孩子作业比较吃力,请您私信和我联系,或者周一写到一张纸上让孩子带给我。(写清孩子几点开始写作业,几点结束,作业中难点在读还是在写?或者您的宝贵意见,都可以写上。)我们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为了孩子们,我们共同努力吧!
当我静下心来,才发现遇到问题后抱怨是最无用也是最无能的表现。只要用心,方法总比困难多!
当看着那些小不点越来越懂事,那些原来的问题一个个都迎刃而解,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魔力,感受着教育带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