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一直生活在自己塑造的保护壳里,或者也可以说是舒适圈里?借着一层厚厚的躯壳,把自己保护起来,害怕伤害,不敢敞开。不舒服便缩起来,越不舒服,缩得越严重。同时,对自我缺乏认知,极少满足它的真实需要,让它一直处在被漠视的状态,自我是匮乏的,缺少被看见,更没有认可和接纳。坚硬、冷漠的躯壳隔开了两个世界:一个外在世界、一个内在自我,惯常多是外求的,呈现的方式仿似乞求和讨好。
情感方面一味地付出,一味地证明自己的真心,是讨好,是乞求的低姿态,也是低自尊和不配得的写照吧。可惜,这样的付出不是真正的付出,在现实面前也证明不了什么。
工作上靠勤奋打天下,老黄牛似的卖力,到头来也不过发现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妄想而已,苦干换不来高薪,勤奋也不是什么美德。靠着苦干和勤奋,只能保证你饿不死而已。想高薪,想跨越平台,需要换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思维僵化,缺乏活力和灵活。也许是少见多怪吧,圈子小、圈层低、交际少。当然了,圈层、交际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的方面。是不是存在其它可以开放思维的方法呢?
禁锢在情感、工作和思维保护壳/舒适圈的原因,大体有几个方面吧:固化和习惯,这归结为懒惰;能力不足,源于对问题的认知不够彻底和通透,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和症结;突破的勇气和主动,不敢?怕?到底怕的是什么?
总结来说,是对自身认识不够清晰。自己有什么优缺点?有哪些能力和不足?有什么癖好?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是资源没有利用好,还是努力方向需要调整?是一味的专情,还是需要见多识广?
据此,有了一些更加明确的认识。
情感方面:有精神洁癖,对细节要求完美,不接受安排。
工作方面:琐碎事务缠身,缺少思考的空间、时间和空闲,有时候内心焦躁,总有一种急迫感,想抓紧把现阶段的工作做完;另一方面,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一些事情上投入少,主动性和探索性较差,习惯喂养模式、拿来主义,对自己不确定。
思维方面:存在思维盲区;偏感性、情绪化,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缺乏底层理性思维逻辑,也可以说缺乏常识及对人性的洞察;害怕复杂,极易逃避问题,缺少去繁就简的过程。
有一些仍然需要时间去鉴别。好在现在似乎能够感知到一些精微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