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每次家里有喜事,回老家陪着妈妈去亲戚家喝喜酒是一种团聚。然而,自从成家立业以后,妈妈有妈妈的家,我有我的家,陪伴相对就较少了。
如今我们正在带小朋友成长,也能预想到小孩子以后会有自己的人生和家。于是,突然就不那么焦虑了。孩子的人生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我们现在不必过多担忧,主要给予足够的陪伴和爱就行。至于学习好不好、能力出不出众,应由孩子自己负责。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应尽量尊重他们的意见。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和妈妈的生活要分开呢?我很感谢妈妈,她帮我带了老大一年多、两年的样子,带老二也差不多有三年,前后有六七年了。据我了解,我和哥哥小时候都是奶奶带的,妈妈可能不太喜欢带娃。再者,妈妈脾气比较暴躁,近几年我通过读书听书了解到,当家庭气氛中长辈脾气、习性或者教育观念不太一致,且又不太遵从我们的育儿方向,还成为教育小孩的主力时,就容易出问题。所以老二上了幼儿园后,我觉得自己有能力搞定,也和妈妈私下沟通过,她如果只是简单接送更愿意回老家,那里有朋友、亲戚,生活了几十年习惯了,压力也小。还有就是婆媳关系,两夫妻都会有矛盾,何况婆媳这几千年来的难题,多多少少会影响家庭气氛。综合这三方面,2020 年老二上幼儿园那一年,妈妈就回了老家,过上了她的退休生活。
妈妈回去后,我们过年过节都会回去,没事的时候周末开车两小时也能到,不算很远。总体大家都欢喜,我们小家欢喜,老家的妈妈也放心,唯独不欢喜的是亲戚朋友。一方面他们可能认为我们闹矛盾,想把妈妈赶回老家,尤其是我舅舅。另一方面我老爸一直担心我接送娃会耽误工作,我说这不耽误。刚开始阻力很大,舅舅还打电话说我,我都扛下来了。因为我们家庭的变革虽阻力大,但解决后就很轻松。其实最好的状态是我们回去后,老家有人,有新鲜蔬菜,回故乡的感觉很治愈。每次回去,早起看看家乡的变化,回想中年后的自己,家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勾起小时候的回忆,也能回忆起和妈妈成长的过程。妈妈小时候因为外公外婆脾气暴躁,这种暴躁也传到了妈妈这里,传到了我这里。让妈妈回去也是考虑到这一方面,不想让这种暴躁易冲动的环境给我改变自己造成阻力。回故乡真的很好,最近老是梦回故乡,梦回小时候成长的过程,那些熟悉的声音,比如火车的轰鸣、妈妈做早餐的声音、压水泵的声音、阳光照进房间的声音,都能把我带回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