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阅读越来越重视。但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知识过剩的时代,各种信息早已让人应接不暇,网络阅读更是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潮流风向之一。经常有人忍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经典名著吗?
在我看来,小到个体成长,大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的价值与意义都毋庸置疑,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特别是在这个对文本阅读产生强烈冲击的网络时代,静下心来阅读显得更为重要。关于阅读,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这样说道:“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说,文本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风尚。
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孩子在童年阶段看到的东西、积累的经验是他进入成人世界最为重要的基石。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就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可见在童年阶段,孩子们看到的真善美的东西越多,以后他的心灵就越有可能充满真善美。而在童年阶段的阅读,最有价值的往往是名著阅读。
中外很多杰出的教育思想家都推崇阅读,他们一致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对建立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因为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积淀,它凝聚了世代智者对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无论是《西游记》《红楼梦》,还是《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文学经典,无一不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而弥香。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期用心阅读经典作品,那么他的少年时代就会被经典作品中最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影响。等成年以后,他就会发现人类共有的智慧会在自己的身上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