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王老太小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经常有上顿没下顿,所以她只读了一年书就从学校辍学,跟着其他姐妹南下打工了。至今年过五旬,她认识的字不多,全靠她个人努力学会的。
因为她过早打工这事,再加上独自拉扯大儿子,所以她性格比较强势,说话重复啰嗦。她“怕”儿媳这件事在王家村是人尽皆知的。有好几个刚嫁到王家村的少妇,觉得很奇怪,王老太并不像怕人的人。刚开始她们都以为是王老太的儿媳太过泼辣,以至于王老太怕极了她。但在王家村住久了,她们才慢慢明白了了事实并非如此。
1生娃事件
2003年,王老太的儿媳莲娣辛苦怀胎十月,眼看就要到了预产期,莲娣和王老太的儿子朝晖商量要去医院住院待产的事情。
“朝晖,我先去医院住着待产,你看如何?要不然到时候跑县城怕赶不上。”莲娣看着朝晖认真地征求她的意见。
“哦,嗯,这个嘛,你觉得这样好吗?好的话就捡东西去办住院手续吧。”朝晖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是一味地询问妻子的意见,随她折腾。
“哎呀,莲娣,不用急,快生娃的时候,你会感到肚子痛,会久不久地子宫收缩。到时候你再告诉我,我帮你叫村里的接生婆来。她可厉害了,她帮村里多少人……”
在一旁洗衣服的王老太听到房里的儿子儿媳居然有这种想法,大喝一声,及时制止了他俩。她说着说着越发激动了起来,当她说到“人”字的时候,却被朝晖大声打断了。
“妈!这都什么年代了?什么接生婆?哪有医院里安全?”朝晖生气地站起来,对这建议是又急又气,还没听完她说,就粗鲁地打断了她的话。
朝晖就是这样,性子急躁,听不惯的话就会快速打断,从不管他人是否说完话。本来他还不是很支持马上带莲娣去医院,但这会儿经母亲提出这么一出馊主意,他竟十分确定了起来。
“你别瞎闹了,莲娣这就去医院了。”朝晖大声下令,他以前当过兵,做事习惯果断。
“哎,哎!朝晖,你听我说,生娃这事每个女人都要经历一次,她会很顺利,你别担心。村里那位女医生做接生的工作做了四十年,经验丰富,从不出差错,我们村很多娃也是她接生的,放心吧!……”王老太仍不死心,喋喋不休,试图说服儿子。
坐在屋里的莲娣无语至极,哭也不是,笑也不得。这婆婆简直是一老古董啊!“妈,我去医院里。”她强硬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一句话都不多说。
“莲娣,你怎么这么固执呢?”
“别说了,妈,就这么定了。”朝晖不耐烦地再次打断老母亲。
“哎,朝晖,我是过来人,你听我说……”王老太还要继续说下去。
“行了,行了,该干嘛干嘛去。妈”朝晖挥手说。
莲娣张张嘴巴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口,这年头还有人喊接生婆过来帮忙吗?虽然这村子偏了点,但提前去医院不就行了?
王老太恨得咬牙切齿,闭嘴不再多说。现在的年轻人啊,太娇贵了。但她后来进了厨房又喃喃自语起来……
当天下午,莲娣就在朝晖的陪同下去了医院。
“按照你目前的情况看,你是不能住院的,因为你离预产期还有三天,而医院最近的床位比较紧张。建议你还是回家住,直到肚子有宫缩或见红再过来。”穿着白衣大褂,戴着镀金边眼睛的女医生抬头拒绝了莲娣的要求。
“啊?那医生你可不可以想想办法,我家很远,怕到时候赶不过来。”莲娣急了。
“没事,比你更远的大有人在,都是肚子有动静了才来的。”女医生安慰她。“下一位请进来。”她转眼看电脑,不再瞧莲娣一眼。
“哦好吧,谢谢您。”莲娣说着走出来了。
“怎样?”朝晖迎上来。
莲娣只好把医生的话复诉了一遍给朝晖听,他听了也沉默了好一会儿,两人只好又坐车返程了。
到家后,王老太问他俩怎么又回来了。问清楚后,心里有点得意,又开始喋喋不休,“说了吧?你们还偏不信,浪费车费,啥也没办成,你说那医生能同意你们吗?啊?就是去得有点早了……”一边说她一边摇头叹息着走进厨房做饭了。
小两口早就进屋了,根本没听见她后面说了什么,心里默默承认自己确实着急了,也不好反驳。不过莲娣却埋怨婆婆太过啰嗦了。
过了三天,莲娣果然是肚子阵发性地宫缩起来,她吓得拨通了在地里干活的朝晖的电话。后来大家手忙脚乱,终于把她送到了医院
莲娣肚子痛了半天,产程时间过长,胎儿竟然开始缺氧。医生过来检查后建议剖腹产,朝晖吓得提笔就要签字。在一旁的王老太却幽幽地说:“不用手术,让她自然顺产吧。”
“您是产妇的婆婆吧?产妇的情况紧急,再迟点,胎儿怕是要缺氧,有生命危险。”一旁的女主任很着急又很大声呵斥,明显就是在给他们下命令。
王老太看了看她,听得不是很明白,为啥会缺氧?但她看见女医生来势汹汹,不敢多问,闭嘴不再争辩。“哦。”
手术进行了一个半小时,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一个女娃娃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住了几天院,莲娣和女儿在婆婆、丈夫的陪同下回到了家中。
“这次幸亏有了医生,要不然你难产真的很危险。”朝晖感叹。
“是啊,妈,你还说在家找接生婆呢,那我们母女俩肯定没命了。”莲娣也很感激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
“哎,哎,我们老一代都这样,谁能想到这事好巧不巧地就发生在你身上了呢?”王老太心虚极了,说话很小声,万幸的是儿媳没事。要有事自己就成了千古罪人了,阿弥陀佛!
“所以说,这生娃都是有风险的事,既然有医院,上医院又肯定能降低风险,那为啥不去呢?就你那套思想怎行呢?”朝晖不客气地数落母亲。
“……”王老太再也找不出一个辩词,这次如果听自己的话在家生娃,那迟早得去医院,去迟了,指不定能出大事。她心有余悸地想着,她再也不认为这是娇贵不娇贵的问题了。
2米糊事件
女儿快到三个月时,婆婆当着她的面,多次有意无意地和旁人说要给女儿喂点米糊。且不说有没有米糊,才三个月的女娃娃,能吃得下吗?莲娣既没答应也没说不同意,她只当这两人在聊天,假装自己没听到。
后来她自己上网查询了三个月女娃娃能吃什么食物。手机屏幕里显示,六个月大的女娃娃才能开始添加辅食。那三个月肯定不能喂迷糊。
她开始思考如何说服婆婆三个月的女娃娃不能吃迷糊的事情。带个整天哭闹的娃已经够她受了,再加上这么一个老古董在旁边啰啰嗦嗦,可想而知,日子有多么难过了,多么烦心了。她打开女儿的疫苗本,明天正好要去打疫苗了,嘿,她心里一下子有了主意。
第二天,莲娣带女儿打疫苗针,婆婆帮忙拿奶瓶,衣服之类的东西也跟着出门了。也不知道她哪来那么多东西,整整提了一袋子。
一路上,婆婆居然开始建议等会儿打了疫苗针就去磨点米糊给女娃娃吃,给她增加营养。
“这镇上哪来的店铺有人磨米糊的啊?”莲娣避重就轻问她。
“哦,有的,我有熟人在那儿,她磨的米糊细腻极了。包你满意,嘿嘿……”王老太以为儿媳同意了她磨米糊这件事,暗暗得意笑起来。
莲娣当然也不点破,到时候……哈哈。
给女儿打完疫苗针,工作人员说要观察三十分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才能走。莲娣趁机问那人:“我想问问您,我女儿现在可以添加辅食,喂点米糊吗?”
“胡闹!才大多啊?才三个月她吃了不消化还会吃坏肠胃,你敢喂吗?不能喂!知道没?至少六个月才能添加喂米糊。”那打针的女人看似冷冰冰,没想到她这么热心肠把问题和建议全给了。
站在一旁的王老太,听得手一抖,东西都差点跌到地上了,原来又是自己弄错了。“啊?不是吧?你看,我拿了一大包米,打算去磨点米糊呢。这……”
莲娣惊讶地看着婆婆,袋里这么多东西,原来有米糊啊。
“哈哈,没关系,你磨点回去煮米糊粥自己喝喝,润润肠胃,通通便也好!”打针的女人忍忍俊不禁,假装正经地提建议。
王老太心里又是一惊,“哎!妹子,你真是神了,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就我,是啊,我最近就是便秘严重啊。”
打针的女人更加乐了,“哈哈,看你脸色就知道了。你可以再磨点生藕进去一起煮,调味。”其实她刚才主要是逗王老太玩,顺便提个建议而已,像她这个年纪大多数人便秘。
莲娣这次更加惊讶了,这都什么事啊?女儿不吃米糊,婆婆倒能吃了,哈哈。
从里面出来,莲娣和婆婆坐在椅子上逗着女儿,等着时间过去。
王老太看着人来人往,喃喃道:“现在打预防针都有个专门的地方,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本子记录打针情况。还是现在好,对孩子的关心升级了。”
“是啊,妈。”莲娣说。
让莲娣没想到的是,婆婆回家后再也没提过煮米糊给女儿吃的事。
而王老太呢,终于意识到了儿媳的高明之处:借别人的嘴巴,用道理说服了自己,让自己心服口服。她每天早餐就煮米糊吃,一连吃了很多天,她的便秘终于得到了缓解,心里很感激那打针的女人,当然这里面也有儿媳的功劳。
3生豆角
六月份,自家菜地种的豆角一条条垂了下来,又长又肥,一群蜜蜂在围着豆角花采花蜜,“嗡嗡”……
莲娣一大早就去地里摘了一大把豆角,路过村子,一美妇说:“哎呀,好漂亮的豆角啊,吃起来一定好吃极了。”
“是啊。”莲娣答应着,“中午把他炒了吃。过来吃饭啊。”
“不用了,你们吃。”美妇掩嘴笑。
莲娣乐滋滋回到家,洗米、架锅、生火,饭进过半小时的旺火烧煮,很快冒白烟了。用柴煮饭,有个好处就是,饭很香,绝不是电饭锅能比的,莲娣闲来无事,干脆用火烧饭。
然后她把豆角摘成一段一段的,洗干净沥干水分,准备把它们放入油锅炒猪肉。“这自己种的蔬菜就是好啊,豆角和青菜永远不会有农药,阳光充足,营养丰富。”
这么想着的时候,锅里的油已“嗤嗤”作响,锅里冒起了白烟,她很快把猪肉放进去炒,猪肉变白色她马上把它们捞了上来。再次倒油入锅,倒豆角,加盐,加水,动作麻利极了。
煮了大约五分钟,她揭开锅盖,一阵白色的水蒸气扑鼻而来,差点烫到她的脸。她快速翻炒着豆角,加入了猪肉,一会儿,用手捏起一条豆角使劲吹,烫得她赶紧扔进盘里吹凉,再塞进嘴里。嗯,这豆角已经熟了,吃着很脆,口感好。但是味道不及白色豆角,白色豆角肉厚,吃着较粉,没有这种脆的口感,味道却好极了。
中午,大家开饭了,王老太夹起豆角开始嚼。“嗯,肉和豆角混合的味道,今年的第一餐豆角挺不错。”吃着吃着,“咦,不对啊,这豆角还有点生啊,熟的它能这么脆吗?谁煮的?”
“妈,您忘了,你的牙齿刚补全,这豆角确实脆了点,但是却不是生的。”朝晖边吃边提醒着母亲,今天莲娣炒的豆角不知多合他的口味呢,他就爱吃她煮的菜。
王老太暗自郁闷,这牙齿受不了这豆角啊。
“糟糕!”莲娣心里暗自懊恼起来,“哦,妈,你什么时候补牙了,我不知道啊,那下次我注意点。”莲娣假装不知道她婆婆去补牙了,吃不惯脆豆角,其实她是忘记了这件事。
“豆角是熟的,如果生的肯定不能吃,因为生豆角有龙葵素,吃着容易中毒。我当然不会煮生的给大伙吃。”莲娣想了想,补充了一句。
她坐下来吃了两条豆角,一口饭也没吃。“你们等等,我拿它去炒炒。”莲娣端起豆角往厨房跑。
“哎,干嘛去?”朝晖和王老太齐声问。
“煮熟点,等着啊。”莲娣头也不回甩下一句话。
“不用了,将就着吃吧,啊?莲娣。”王老太急声说。
莲娣没管她,才五分钟不到,她就把一碟豆角端上了饭桌,没错,她把豆角再次加热翻炒,炒熟了让婆婆吃得舒心点。
豆角端上桌子时,婆婆嘴角上扬了了很大的弧度,这一切都被莲娣看得一清二楚,她在心里暗自高兴。
后来莲娣再煮豆角时,总是分为两碟上桌,一碟是熟得透彻,几乎软烂的。另一碟是刚刚熟,口感脆脆的。
第二年,莲娣干脆就在地里种上了白豆角,这么一来,无论怎么煮,它都不会脆了,吃起来好吃多了。
而王老太开始觉得儿媳莲娣真孝顺啊,都把自己当亲妈哄了,以后可不能对她凶啊。
4发烧事件
莲娣的女儿一岁多时,有天夜里,女儿忽然很嗜睡,抱起来似乎有点发烫。
朝晖拿个体温计测量了女儿的体温,哎呀,水银柱抵达了39.5℃以上的地方。这可让刚做父母的朝晖和莲娣吓了一跳,她们翻找着退烧贴。
这退烧贴平时天天摆在抽屉里,这会儿要用它,它却失踪了。朝晖着急得满头大汗,莲娣也慌得不知所措。最后竟是婆婆在她屋里拿了一贴退烧贴给女儿贴上。
“哎呀,我说你们年轻人能不能把东西放好点,这是必备品,你看,我早就买有放好在这里了。”王老太指着抽屉,开始说教儿子儿媳,“你想啊,我今天要是找不到这东西,你上哪儿去找一贴退烧贴来给娃娃贴上?这叫什么?这叫有备无患。”
“哎呀,妈,你真啰嗦,退烧贴咱们早就买有了,平时它天天在我们眼前晃,现在它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急死人。”朝晖辩解。
莲娣也无奈地赞同,“是啊,妈。”
“那难道有老鼠把它们吃了不成?我活了一把年纪,还没见过看书吃退烧贴呢,开什么玩笑呢这是?”王老太见他俩还在狡辩,气不打一处来。
“妈,哎,行了,我们错还不行吗?我们下次一定把退烧贴放在显眼的地方,单独放一个抽屉。”朝晖保证。
“是啊,妈。”莲娣也说。
“看好娃,有啥情况随时告诉我,别再这样了。啊?”王老太这才摇头叹息着,念叨着走了,也不知念了多久。
小两口自知理亏,也不敢再狡辩,干脆不吭声了。
第二天,莲娣和婆婆带女儿上诊所看,医生说女儿只是单纯发烧,没其他问题。
不料到了下午,女儿的体温下降到38.3℃,仍未恢复正常。这药也吃了,退烧贴也贴了,怎么办才好?
莲娣又想到了她同事对她说过的一个退烧法子,今天可以试试,不成功退烧也没有任何损失。
她在卫生间端来了一盘温水,找出女儿的一套衣服,再在床上铺一条大毛巾。她要给女儿冲凉,降体温。
王老太过来看孙女时,看到她整这么一出,登时就愣住了,“莲娣,你在干嘛?”
“哦,妈,我在给娃娃洗澡,降降体温。”莲娣漫不经心地回答。
“哎,哎!别急啊,你别急,这样行不行?谁教的法子?我不太放心。”王老太虽然虽然不赞同这做法,但也没摆出强硬的态度。
“妈,没事,你先去村子东部乔妹家问问她妈,她妈肯定知道,我等你。”莲娣也不生气,故意叫她去最远的距离地方问问别人她明知道别人可能也懂,但现在她只想拖住她的时间。
“好,我去找她问问,你等我。”婆婆很快出门了。
莲娣看着她的背影,嬉笑着赶紧溜进屋里,麻利地给女儿脱衣服,让她泡温水。洗了约二十分钟,她开始给女儿穿衣服。
而此时,王老太正和乔妹她妈聊天,乔妹他妈告诉她泡温水退热这方法很有效。王老太听了咯咯笑,也不知她在得意什么。聊了好久,她才突然想起正事来,她还得回去告诉儿媳呢。
于是她起身告别了,但乔妹她妈是个热情的人,王老太才屁股都没坐热,想跑肯定没门。“王老太,你别走,我这里有刚煮好的八宝粥,吃了再走。”
“哎,你们吃吧?啊?我得赶回去告诉我莲娣呢。”王老太说。
“哦,那你等等,我给你打包点回去,你们婆媳一起享用,包你满意,哈哈。”乔妹她妈嬉笑着进了厨房,留下王老太愣在原地。
莲娣在家把地擦干净了,她把女儿抱在怀里逗的时候,婆婆提着袋东西回来了。
“莲娣,你看,乔妹她妈硬是叫我拿了八宝粥回来喝,她打包好了说叫给咱俩一起喝。”王老太兴冲冲把八宝粥放在桌上。
“对了,她说给娃娃泡温水澡可以退烧的,嘿嘿,你说得对。”王老太觉得儿媳懂的东西比自己多,往后要多听她的。
“谢谢妈,你去了很久,我给娃娃洗了澡,等会再量体温,呵呵……”莲娣解释。
王老太听得一愣,啊?原来她是故意叫我去乔妹她妈家玩的,好给孙女争取时间洗澡,她早就知道用温水洗澡是很有效的,只不过是为了让我心服口服。
想到这里,王老太也不点破,“哦,好,那最好不过了,我看看娃娃。”她过去看看孙女,摸摸她额头。
“等会量,妈”莲娣温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