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东西需要取舍,其中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才会是美的事物。
昨晚我在绵羊热线的直播话题是:为什么你会屏蔽甚至关闭朋友圈?其实最初报话题的时候是没有“甚至关闭”这四个字的,五天前,我做了一个决定,关闭朋友圈。周六晚上写一篇叫《乱绪》的随想,里面大概说了一些最初关闭朋友圈时大家对我的关心,其实真的会很感动。
在昨晚跟大家的互动中,只有极少数人会有像我一样的做法,很多朋友都在说,为什么要关闭朋友圈呢?在他们的世界里朋友圈应该属于必需品,不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朋友圈有或者没有似乎是一样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关闭朋友圈的几天中,对于我的生活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不便,如果一定要让我列几条出来,只是有一些不习惯。
比如,每次开始直播前都要转发链接,过去是转到朋友圈儿的,可现在却不知道该转到哪里,这种尴尬还出现在各种打卡上面。
比如确实会错过一些精彩的、感动的、有意义的朋友动态。昨天早上在和朋友交流一些问题的时候,突然发现她朋友圈的第一条好像跟我有关。点进去一看,是我公众号二维码的图片,下面有几句话:左儿的小小屋。与她第一见面的时候觉得她是月亮上的姑娘,她真的是如风一样的姑娘……
有时候突然会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比如灵感,比如文字,比如图片,但是当这个念头一出现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发不了圈儿的,然后作罢。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尽管会有不习惯,但有更多让我觉得舒服自在的地方。就像《小王子》里说的一样:“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当我们忙于翻看朋友圈的时候,是用眼睛快速扫描的,一眼过去有时候心里还会想:哇,终于看完了。感觉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可是,我们忘了,那些重要的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
所以在没有办法发朋友圈的时候,我会做一件事,当灵感和想法出现,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偷懒,要记到记事本里,然后选择一天中最安静的时间,回想、连结和整合这一整天的感受,不说一定要写成文,但是当回想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
赫本女神说:“人比事物更需要重建,刷新,复兴,回收和救赎”。
我现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刷新整个身体机能,回收过去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救赎一颗浮躁的心。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动物在本能的适应世界,人的智慧决定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追求。
既然绝大多数朋友都认为朋友圈是生活必需品,那我们就好好享受朋友圈带来的愉悦。
还有一些人,比如我,喜欢清静,对朋友圈兴趣不大,那么选择关闭朋友圈也无妨。虽然不如过去自在,但是在这样一个不舒适中听从内心最真的声音,然后用自己认为舒适的状态去生活。我想,这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