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雨天逛花卉市场【严建设】
2023年06月04日 Sunday阴雨
今日早课。榆林朋友诗抄
天水一色云舒卷,大漠辽阔草木稀。
平湖望断舟波浪,耕耘红衣恋田间。
阴雨连绵。我在家里无事无聊,想想不如去逛花卉市场吧,有大棚,没啥人,拍摄不受干扰。说走就走,立即独自驱车前往,就近到了长乐花卉市场。当时雨下大了,倒是把车冲洗干净。
在大棚里看到有家广东人卖蝴蝶兰便宜,10元/支,则买了两支,意外被广东老板相赠一支。古人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老板系广东人,大名叫做黄志畅,据说来西安30多年了,创办了恒丰园艺。其主营蝴蝶兰等绿植鲜花盆景。花卉深处藏着珍贵苗木,有金丝竹、紫檀、富贵蕨、朴树、七彩木、太空铁、宝莲灯、九里香、造型罗汉松以及日本进口的长寿眉等等。说不敢摆在明处,人一问价就走了。
我去年冬步履榆林,曾去过一位煤老板家,其庭院整个是江南园林,连假山全都是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花园里有一株3米高的牡丹树,据说是300万从甘肃引进的。令人咋舌。
黄老板说,蝴蝶兰开过后,剪去花枝,把花根搁花盆里随便放在窗户下还能发芽开花。说这两年做生意难。可我养的蝴蝶兰都养不活。拍了一阵,还是来的时候大意了,那台尼康很快没电了。临走时在电梯遇到一位顾客提了盆艳丽蝴蝶兰,看我也提着,问我多钱,我说20,她很诧异,再问她多钱,她说180块。
遥想60年代最泛滥的花卉是向日葵。当初人叫革命花。其实当年种植的不多,我也种过。
6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的城市乡村,几乎所有的外墙壁上都能看到画了向日葵。不止墙壁,几乎所有宣传画甚至儿童们的剪纸也都有,黑板报更不用说。那时也搞个人崇拜,老百姓颇虔诚,相信承担着历史使命,作为无产阶级将来要去解放全人类,实现全球一片红。据说向日葵是象征全国7亿老百姓,葵花向阳,无限忠于领--袖。80后、90后们恐怕不知道吧?哈哈!
童年时代每年都要在大杂院空闲处种点向日葵和蓖麻,旱厕的墙角也不放过,没地方种还曾种到墙头上。当年政府号召儿童种蓖麻,蓖麻据说是支援中国航空建设,飞机上要用蓖麻油做润滑剂,未辨真假。向日葵一般种不成,没到成熟就被人偷摘了。倒是蓖麻没人管,加点鸡粪长得巨大,一个半大孩子能踩上去。所以也叫千斤吊。剥开蓖麻籽花斑的壳,里面露出白色油腻腻的内瓤。收获的蓖麻籽也没啥用,当年南大街中药店当街挂着水牌收购,一块小黑板,写着粉笔字。但要求数量大,我们收获的几两蓖麻籽人看也不看。现在几乎没人种植蓖麻了。我们种向日葵和蓖麻还有个好处,打下来的叶子喂鸡,鸡特别喜欢吃。
想当年母亲和岳父特别喜欢养花,当年我分别陪老人家去过东大街西北电影院隔壁的花木兰店。若是搁到如今,我肯定会带他们去逛花卉市场,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在。前些年居家无聊,撰歪词一阕《水调歌头宅家拍花卉【严建设】》:
生平无所好,
唯嗜诗与书。
学稼种花无数,
老来一哂无。
珍重明月细霭,
人造丝雨水雾,
东风一枝馀。
浇花饲鱼惯,
进门唤狸奴。
吊绿萝,
剪红掌,
盆黄斛。
剪断铜钱草,
瓶插富贵竹。
耕耘嫣红姹紫,
何妨一日看尽,
阆苑思幽谷。
羡慕灌园叟,
红袖添香甦。
我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就兴致勃勃去逛逛农贸市场和花卉市场,也算是一种情调。2011年4月春末时,我和人民网图说中国总编肖云峰、海南网络大V刚峰一行3人驱车去嘉兴拍老街。走到月河街区意外看到有个猫狗花卉市场,随大流顺路走进去乱拍了几张留念。当时天气阴晦,照度不够,来不及布置灯光,也不甘心使用高ISO怕噪点太大看不清晰。只得选择使用低速度。
嘉兴的猫狗花卉市场小有规模,还很热闹很拥挤。奇花异草、盆栽插花,稀罕的猪笼草、含羞草都看得到。还新添了一些诸如粉掌、绿萝等能看到根系、看着很清爽的水培植物。买卖小动物的很多,猫猫狗狗,兔子仓鼠,蜥蜴乌龟金鱼等等貌似啥都有。很多小狗非常可爱,有苏牧、萨摩、可卡、哈士奇等等,因时间紧,来不及问价。很多店铺都有字号,什么丽香阁、紫永堂之类。
有种黑不溜秋的状如蜥蜴般水族,成双成对在玻璃缸里攀爬游玩,好像恋人。具摊主介绍,竟说是娃娃鱼。关在笼子里的猫崽仔很可爱,只要咪咪一叫,猫崽仔立即走来回应,边叫边伸出爪子,楚楚可怜。好像急切等人领它回家一般。
嘉兴花鸟市场虽说生意红火,还是有人出让店铺的。当年月河街一带房租不贵。貌似30平米的房子月租大致数百元不等。
我们前后待了10多分钟,即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