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也许不会,但现在有很大可能会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决定人们心理状态的并非外界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孩子被父母暴力对待也一样。
过去,打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社会文化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极少有父母不打孩子的,甚至打孩子本身就是父母教育孩子、认真负责的表现。在这个背景下,孩子被打了,他如何解释这件事情?他的解释很大概率是“因为我不听话所以被打了”,所以以后要听话;“因为我没有好好学习所以被打了”,所以以后要好好学习;“因为我闯祸了所以被打了”,所以以后要好好表现。于是,孩子把自己被打这件事情全部归因在了自己身上,变成了前进的动力。当然,有一部分孩子,在空有动力却没有具体路径或者无论如何都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产生习得性无助,最终丧失自信、缺乏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低下的状态也有,但毕竟不是大规模的。
而且很神奇的一件事情是,过去大家物质生活条件都不怎么样,心理健康的知识也不普及,我们会忽略心理创伤这件事情。因为忽略了,所以当承受心理创伤的影响时,我们会将它解释为身体原因,解释为自己不够努力,解释为还应该更多地向榜样去学习,从而积极地去寻求调整和处理的方法。这与焦点短期治疗中不在乎过去的原因,而只是寻找当前正向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吻合。
所以,在过去,父母的暴力不会对孩子造成大规模的心理创伤。
现代,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我们开始关注自己,各种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知识也广为流传了。从我们开始意识到父母的暴力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开始,心理创伤也就真正地对我们产生了影响。我的脑子没有糊涂,在这件事情上的确可能是先有果,后有因的。
首先,社会成人接触到了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知识后,突然发现,原来我当前的失败也好、不幸也好、痛苦也好,竟然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不在我身上,而在早年的父母身上。根据心理学理论,父母的暴力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多年的“冤屈”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我早年的确被父母骂过、打过,所以我现在一定有创伤。再翻翻书,看看创伤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感到自卑,我有;缺乏自信,我有;难以成功,我还有。于是,父母的暴力就真正地对孩子——即使这个孩子已经成年了,而且是一个拥有力量的成年人了——产生了影响。
当成人世界意识到当年父母暴力对自己的影响之后,势必要让这种说法得到认同。文章、讲座、视频、微博、微信、各种渠道铺天盖地而来的就都是这样地内容了,时间一长,孩子们当然也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当父母的暴力施加到现在的孩子身上后,孩子不再会归因自己并试图寻求改变,而是说“父母不爱我”、“父母伤害我”、“我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这时,被父母暴力对待的孩子也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