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哲学一直贯穿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它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
哲学是万物的基础学说,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哳表达、系统抅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以及玄学、艺术)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关于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个领域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
如宇宙观,《宇宙中的哲学原理》介绍的十分详细。比如“宇宙中的力”是质量体与质量体、质量体与能量体、能量体与能量体接触产生的。质量体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性质,性质分为正性和负性,能量体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性质,性质分为正性和负性。相同性质的接触会形成斥力,相反性质的接触会形成引力,斥力也叫排斥力,引力也叫吸引力。斥力与引力是矛盾的统一体。斥力会把两个物质的距离推远,引力则会把两个物质的距离拉近。相同的两个物质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在大小上是相同的,在方向上是相反的。所以宇宙中的力,归根结底就是三种力:引力,斥力,引斥力。
论证观点并不像其他宇宙哲学书籍般枯燥而是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如吸铁石佐证了三力的存在等,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不似一般的哲学书籍枯燥乏味。就算是哲学新手也能很快的融入宇宙哲学世界。
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宇宙哲学的知识,物理学与哲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书的作者是杨世龙。他一直保持着对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希望与各学术界的专家教授做一些学术思想交流,虚心接受各种不同声音的讨论和批判,把一些好的道理以及交流的成果得以惠及更多的人。
他另一部著作《人类之经》也非常值得一看。主要讲述太极阴阳的哲理。在我国哲学中,阴和阳是组成宇宙的两个要素,它们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总是保持着一种平衡。当宇宙中的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出现时,宇宙才有实质的意义。物质是时间和空间的表像,物质是由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产生,存在和消亡的,意识是物质中的意识物的功能的客观反应。所有的物质一定是矛盾的统一体,一定是以矛盾的方式产生和存在着的,矛盾就是太极,太极就是矛盾,西方称为矛盾,而东方称为太极。
哲学,在哲学家杨世龙看来,是这样认为的,哲学即是思想,思想即是哲学,两者都是一回事,思想者要做的是哲学家的工作,哲学家要做的同样也是思想者的活动。哲学不仅包括宏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还包括了微观的一切现象的哲理解析。
卖书并不是杨世龙的目的,哲学交流才是他写书的根本原因。现在关注“杨世龙公众号”便能与杨世龙零距离接触,更好的读懂哲学。相信,与杨世龙对话之后,哲学爱好者都会受益匪浅。
在当代,人们接触哲学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系统的哲学教育。尤其在国内,哲学的教育注重对马克思哲学的认识和理解,而疏于哲学观点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众所皆知,人类哲学的历史,远远不止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要实事求是的去认识哲学的全部,不能坐井观天、管中窥豹,要全面的去理解哲学,哲学即是思想,思想即是哲学,从而让哲学更好的改变我们的思想,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更真实的反映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存在和意识存在的原理和规则。
课程设置:全面讲述杨世龙先生自己所著的三本哲学书籍:《宇宙中的哲学原理》,《人类之经》,《哲学的复兴》。学制为一年,授课时间为每周一次,定在每周五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共二个小时,中途有休息时间大家一起讨论。节假日临时通知调整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为深圳市南山区清华大学研究院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