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昨日下午,和朋友喝茶聊天。许久没有见面,聊聊近况,发表一下对外来迷茫的态度。
我和朋友都是做销售的。由于我是在本土的地方工作。在内心中更愿意去结交和认识一些同行业的销售朋友。一方面,与其要求业务员去从市场上去了解同行业品牌的运作模式和市场投入情况,不如邀请大家坐下来进行一些沟通。虽然各自代表不同的公司和运作,市场上必须相互竞争,但不至于私下里也成为敌人。
也许通过不同思路和碰撞,还可以得到更好的借鉴和发展呢!
另外一方面,一直认为销售,不可能是一辈子的行业,在我已经步入中年后,总是希望能够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些道路,能够在没有为企业打工的机会时,利用多年职场的人脉资源,能够继续去做经销商,生活要继续,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的确,遵循这样的想法。我也曾积极和各个厂家的同行认识,定期会安排一些聚会,聊聊近况和公司的计划。毕竟都是做销售管理的工作,公司内部的运作没有必要去透露,但是思路和想法能够在沟通中得到碰撞和打开,的确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都说销售是一份锻炼人的职业。我不否认,同时,我更承认销售是一个残酷的行业,每月都是历史的再现和重新开始。业绩无论是如何的辉煌,在次月的时候,就是历史。销售,永远都是没有胜利者之说。
而且,更感到冷酷的事,在同行业的聚会中,能够让你感受到什么是江湖迭代。公司都还在,但是,代表公司运作市场的人,却如同走马灯一样,不断被更换。大家在感慨市场难做的时候,更感慨公司的冷酷和未来的迷茫。
不否认,作为公司的代言人,去运作一个市场的时候,背后有强大的资源支持,会让自己的运作方法和手段,在市场的验证中得到体验。思路在市场中变得缜密和可行性。对我们个人的能力提升以及经验的积累,以及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去运作更大市场的信心。
但是,职业就是职业。职业是依附在公司上的皮毛。风一吹,就可能会飘零。我们和企业是雇佣的关系,当自身创造价值能力和公司的运作追求拉开距离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将会被淘汰。当公司追求更大的利润,或者减轻包袱的时候,我们便从所谓为公司创造价值最需要的人,变成了企业发展的负担和障碍,必须清除和甩掉!
这个社会表面是公平的,我们和企业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但是,事实上?
已进中年,一开始去谈未来的时候,就滔滔不绝的跑题了,以上的写的洋洋洒洒,却和我想表达的主题有点偏。
正题:
朋友刚换工作有半年的时间。负责一个省的渠道运作。他们公司的品牌效应还是不错的。刚上市一个新品,介乎于乳饮和营养类之间。我个人的感觉是一个不错的品牌和产品。
公司目前主导工作目标,就是开客户,铺货,继续开客户,铺货。而且是近一年来恒定考核目标和方向。
朋友负责的区域,目前是华东区开拓客户和完成率最高的。业绩应该是卓越。但是,由于其产品是利乐包包装,在陈列和定位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定位为饮料,无法得到更好的陈列位置,价格还是显得偏高,定义为礼品装,渠道的面就收到限制,只能定位在一些非规模超市方面。
同时,这二年的快销行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新品更迭层出不穷,真正能够在市场上生存的非常的少。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大气候的环境让消费者开始捂紧口袋,减少盲目消费。另一方面,所有的企业都把新品作为厮杀市场的唯一利刃,期望通过新品得到市场的占有率,为企业创造利润。
可是,事实的结果是,大多数的品牌都死在市场的铺货中,这也让终端零售店在接受新品的时候,变得更理性,甚至直接选择拒绝。造成很多的新品只是昙花一现。很少的新品能够有那么二年以上的市场跨度和蒸蒸日上上的结果。
比方百事的维动力,前年的统一的小茗同学,去年农夫的茶π,依托强大的人员铺货能力,结果还是没有实现消费者的粘性购买,最终还是没有逃脱销量不断下滑的结局。
这是目前快销行业的无奈。对于目前的市场环境,除了坚守和深挖,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够让一个品牌得到提升。
只是,一个企业对于一个新品的期望值和坚守决心,真正能够有多大多久,未可知。
朋友目前面临的就是,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临期产品。希望能够得到公司解决,但是公司永远是以利润为前提,要解决必须提货为条件。由于产品结构目前相对单一,会造成客户不断积压库存。如果对客户负责,就要寻找更好的解决途径。而公司的要求,仍然是开客户,如果继续开客户,朋友担心会对自身的口碑以及未来如果不得已需找新的工作时,会因为目前产品造成的矛盾,无法展开另外一个开拓的机会。陷入迷茫。
我能够理解。因为我也曾经有同样的感受和想法。
但是,我还是建议朋友要跳出来看待这个问题。还是要把开客户作为一个前提去做,至于可能产生的临期品,还是要从公司层面,减少客户的库存,在公司和客户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必将减少公司要求客户的提货量,加快消化客户目前库存。
而且,从自身方面,开客户作为一个前提,还是有很多的优点!
首先,顺应公司要求,在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给自己创造薪水,这是工作的目的,毋庸置疑。
其次,只有通过不断开客户,才能寻找到真正优质和能够对公司产品适配和经销商,实现渠道的覆盖。
再次,只有客户数的增加,才有公司解决不了客户库存的前提下,自己有能力把产品调换到能够有能力销售的客户处,才能实现自己真正对客户负责。
还有,按照销售二八原则,真正能够给你创造利润的,仅仅是少部分的客户,如果真的是打酱油的客户,本身就没有对产品投入精力和责任,无法帮助消化也是可以理解。我们是销售,不是保姆,做不到全程养护的。
最后,没有人能够得到所有人的称赞,同时,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是对公司和良心负责的。从销售角度,我们代表公司,如果真正面临客户的库存无法解决,第一损失的是公司品牌,客户是对品牌失去信心,而不是自己。
很多的担心,其实多余,为了生存,去做。其他,多余。
也写给自己看!
20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