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职业方面与两家机构谈合作,一家在学历和资质方面对我提出了质疑,另一家双方调性不相符,为此有些受挫。
再加上日常事务上专业外的琐碎事颇多,心情越发烦躁,觉得一切不尽人意,在很多时候也总是无能无力的样子,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存在产生了怀疑。
脑海里突然冒出了朋友的话“蔡蔡,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是呀,明明上周我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终于向着成为兼职撰稿人的身份迈近了一步。当时激动的向朋友、家人、同事宣布这个好消息,那一切历历在目。
我从小的理想并不是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来机缘巧合下入了行。五年后,对这个职业越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敬畏之心,缘于职业本身的人文关怀和我的追求能达到共鸣。
一直挺深信自己在写作上有天赋,因故没有机会读中文。进入职场后,一年的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写了篇二十万字的小说。稿件如今不知道扔哪去了,以现在的写作素养看着实稚嫩的不行。大抵就算在,也羞于拿出手。
讲这些,主要是说明写稿赚到的第一笔钱对我的意义真的好重。可它停在愉悦上的时间仅有两三天。
我们心理学会说,一个欲望的满足会激发另一个欲望。所以我希望可以持续性的赚到稿费,最好能靠稿费达到一个稳定的收入,接着能做自由职业者……
所以到那时会开心吗?
想想与这次并无太大区别吧!快乐依然会在几天后消散,就好似它从来没有出现过。
叔本华说“人的本质是痛苦,而不是快乐”,这似乎在告诫我们——当人们感觉到快乐的时候,可能恰逢痛苦睡着了。
似乎有点踏上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路,但实际这个观点对我接纳、适应痛苦大有益裨。因为若把痛苦看作常态,此后每一丝的快乐都当深感幸运,值得被珍视。
转头跟一位同行聊起此观点,她反驳“我并不认同,我觉得我大部分时候都感觉开心和满足”。
所以人生本质到底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看起来各人有各人的解读。抛开这个问题我认为当痛苦来临时,不要拒绝、否定它的存在,承认、接纳自己此刻的情绪和感受于我来讲很有帮助。
我也深信如果不承认世间有坏,那么也没办法看见世间的好。
看似做好了接纳痛苦的心理建设,可是在痛苦来临的时候,强烈和深刻到使人很不好受。
几天时间与痛苦交涉,慢慢思考后发现,当我们回忆起生命中的第一次,其中蕴含的喜悦、感动是消除不快乐的最好良药。
就拿此次来讲,想起那时稿件有被录取,巨大的幸福感包裹着我。就在当下想到、写着当时的心情,也忍不住的笑意盈盈。
它于我意义如此重大,我永远记得那个想写作但害怕别人会取笑,因此将梦想埋于心底的小女孩。那个工作后,依然不忘写作梦想的姑娘,一下班直奔电脑写到凌晨。那个到了现在,依旧不忘初心重新拾笔的中年人。
当写的东西终于得到了认可,哪怕在旁人看来如此的微不足道,仍像是对理想的一种跨越时空的回应,迟到的灵魂满足终了韶华期许。
心情逐渐愉悦起来,生命中的好多个第一次在此时通通的向我涌了过来,比如:第一次离开父母求学、第一次孤身旅行、第一次组织读书会……。它们在深远的记忆里来回穿梭,我感受到自己的爱、力量和幸福感在翩翩起舞着,我也看见了自己在尝试、坚持和奋斗的不悔岁月,历经种种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现人至中年,灵魂像一个无畏向前、所向霹雳的将军,而身体却在咧咧怯怯的说着“将军,能不能慢点了”的小兵。真正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停下、继续,停下、继续……,依旧在“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向前迈着步子,努力的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
至此,痛苦的感受徐徐退场,心情终获平静。明白了受挫并不代表着自己的不优秀、不好,也涉及很多外部因素。当然想要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首先余生对自已好点——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多欣赏,少责怪。
毕竟,没有哪个人像她(自己)那样,陪你周游城市毫无怨言,和你趟过困顿不离不弃。你们一起经历过世间最美好的友情、爱情,也承受了平凡日子的磨砺锻造。却依然在每一个平凡日子,伴着日月、星辰,昂首挺胸、粲然一笑。
此刻,我拿起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创建“生命中的第一次”手册,以供日后时时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