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大饼油条》

        住了一周医院,  9月30日出院后是国庆长假。先生见我三天两头地房颤频发,他也惊慌了。毕竟他也年近八十岁了,又有高血压,经不起折腾的。因此10月5日趁儿子、儿媳休息,将我送到靠上海西站处的儿子家中休养。

国庆长假中的大渡河路


        第二天清晨,我趁儿子他们还在熟睡中,悄悄的溜向车站新村小区前大门。影响中,小区前大门内第一排房子东面第一间屋破墙开店,一个憨厚的中年大叔总在墙根边围着火炉与作业木板桌在忙碌着,还不停地笑眯眯地招呼着熟客。这是个专卖大饼油条的小店。那葱花拌着芝麻香味十足,又脆又柔又劲道的大饼包着铮亮滴油的油条,和着有虾皮、紫菜、榨菜絲和油条块的飘着香油味乳白色的块状豆腐花。那这顿上海人的早餐真是实根实惠实享受。

大饼油条豆腐花

  小区内的道路修整拓宽,非常整洁,但看不见这个路边摊及这个小吃店了。

整洁安宁的小区


    我慢慢地向11号地铁线西站广场踱去。人很少,了了无几的白发老人打着不成形的太极拳。除此而外就是匆匆而过的乘地铁的上班族。诺大的西站更是寂静无声。与20年前的西站判若两个极端。20年前我半福利地分到西站曹杨苑一套住房,傍晚下班路过西站,只见路灯还未亮起,沿着西站广场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的地摊、流动商车使行人难以移步。那此起彼落的叫卖声混合着油炸煎饼、烧烤及臭豆腐等的香味直冲你的耳鼻,忍不住去寻摊觅食以一解之馋。

        而现在尽管11号地铁线的西站广场建造得颇为高大上,宽阔的走道两旁遍布花坛、苗圃,然而只闻鸟鸣声未闻人欢吆喝声。除了地铁入口处有人影,找不到一处可买吃的店铺与摊头,更不可能有大饼油条。

11号地铁线西站广场


      我一步一步上得台阶推开西站候车厅的大门,空荡荡的大厅几乎空无一人。两个保安急急向我走来,狐疑地看着我。我一本正经地问他们:“能在这儿买去无锡或去南京的车票吗?”他们说:“有!但只有一班车是高铁,没有普铁。”

        保安指点我,西站的马路对过有买菜买吃的。过马路一看,小菜场真是“小”菜场。无熟食摊、水果摊,怎么会有大饼油条摊呢?!而每一种菜品仅一个摊位,统共十个摊位吧。你要吃,就得被他崭。

        我沿着曹杨路向南走去,靠公交车站头处,终于在一个围墙处发现一个卖早点的小窗口,但只有煎饼或馒头,没有大饼油条。我又过马路向三源路东端走去,那里是高楼群住宅区,有店有超市有菜场,唯独没有大饼油条店。

      我转回到曹杨苑小区大门,回到家对儿子说,我想吃大饼油条,找不到店。儿子说新村小区前大门口就有的。“哇!是原来的那个小店吗?”儿子说:“是的,我帮你去买。”我说:“不用!”拔腿就朝小区前大门口走去。可是这第一排房墙东头封住了呀!哪有什么店。再仔细观察,发现在大门左手外面与路边的围墙交接处开了个窄窄的不到五米长的小弄堂,遮雨棚下放了两张撖面用的木板桌与一个大炉,一个年轻女子在煎油条,另一个烘大饼的炉子上堆了几只不成形的大饼。原来的店门移到了小区大门的外面,正对着大饼炉。这样的“暗”店真难找啊!

大饼油条弄堂店

        我快步走入仅三个桌子的店内。想细嚼慢咽这找得好苦的大饼油条,品尝凋浓鲜香的豆腐花。但是原本饿了的我却难易嚥下这粗糙的大饼和细薄无味的豆腐花。比原来逊色不少啊!

      这一吃打消了我钟爱的喝着豆腐花,嚼着大饼油条的馋劲了。

        大饼油条曾陪伴着我读书与成长,小时候看见母亲买了一根油条一只大饼,我和弟弟分吃半个大饼包油条,就觉得太阳格外明亮了。

      大饼油条陪伴着我上班与成家,忘不了成家最初曾在打浦路瑞金二路小住一段时间,而上班单位却在普陀区的中山北路。路上至少调两部车,还要步行很多路,但无论在车站还是步行的路上总能看见大饼油条摊,那怕是寒冬的早晨,闻着这大饼油条的香味,一股暖流沁入心脾。忍不住化七分钱又买了付大饼油条。

忍不住又买了一付

噢,现在我退休了,可大饼油条——上海人早餐的“四大金刚”之首可不能退休啊!

正宗的大饼不能退休

写于2020年11月  梅雪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