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愿意招一个有专业特长也有短板的员工,还是招一个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员工呢?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理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叫木桶原理,就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这个木桶最短的那一块板。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三好学生、十佳少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礼义仁智信一个不少。
隐藏在这些高要求背后的心理原因,就是对木桶原理的认可。
但这种对木桶原理的过分推崇,夸大了短板的破坏力,让人们产生了“不完美恐惧症”,误以为只要是别人有的我没有,我就很可能成为团体中的短板,被淘汰掉。
这种心理,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短板,一辈子都在和自己较劲,以符合别人的“标准”。
如何才能破解木桶原理的影响呢?简单三步打破木桶原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第一步是破!
破就是打破,勇敢打破关于木桶原理的固有认知。
其实我们稍微理智一些,就会发现木桶原理并非永久成立。
举个例子,有一个木桶每块板都长短相同,都是20厘米,但是桶的直径只有5厘米,而另一只木桶的板都是10厘米,直径却有30厘米,这两个桶,谁装的水多呢?
答案很明显,第二个桶的储水量远大于第一个桶。
先努力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点,不着急对自己的特点进行好坏评价,而是先思考一下,如何善用自己的特点,然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自己的优势发扬光大。
由此可见,打破对短板的错误认知,是我们摆脱木桶原理负面影响的第一步。
处理短板的第二步,就是平。让自己达到平衡的状态。
取得平衡的关键所在,就是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辩证看待自己的特点。
有些短板,对生活影响很小,可以用忽略不计的方式处理。比如不会游泳、不会开车,如果不是从事相关行业,那对生活影响不大。
有些短板,可以通过发挥优势进行补充。假如你比较不善言辞,当面表达很容易紧张,那可以用写作来表达思想,让自己的思想结晶通过书写的方式展现出来。
有些短板,可以通过与别人合作来弥补。程序员设计出一款好产品但他没有推销技能,那就可以通过与销售人员合作,把产品售卖出去。
还有些短板,其实根本不是短板。我们是否有想过,当我们将某个特点定义为短板的时候,是依据什么来确定的。
有时候,有明显短板的人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为短板本身,而是对自己的不接纳导致的自卑心理。
所谓的短板,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优点。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将特点转化为优势。这就是打破木桶原理束缚的最后一步——转化。
分享一个天生听觉障碍的设计师的故事。
这位设计师的作品总是角度新颖,令人拍案叫绝,对颜色的把控更是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因为听不见,耳朵的功能都给了眼睛,所以他对颜色的感受更敏锐;
因为听不见,不会受到声音的干扰,所以他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创作中;
因为听不见,在沟通时他更愿意去观察客户的衣着和表情,推断出他们的性格喜好,以此为参考去设计作品,通常都会让人更满意。
接受短板,是指接受即成的事实,尊重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点,改进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不是要给不努力和犯错误找借口。
如果你想发挥自己的特点,不仅需要具备谦虚好学、勤奋努力的品质,更要愿意为自己的言行做出改变,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落实到行动上。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21个心理学效应之三——新木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