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创作中,并不都是一本正经的叙述主人公的言行,也需要有看似闲来之笔进行烘托陪衬。这些闲来之笔,看似与主要情节无关,实则是为了烘托气氛、深化情节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下面这篇短文摘自于本人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风雨桃花劫》,此段是为配合故事中讲述上世纪五八年六O年农村遭遇饥饿的情况所写。请有缘看到的朋友鉴赏点评。
姚淑美家的大花狗瘦得皮包着骨头,寨里的狗所剩不多了,王富田给姚淑美说了几次,要把这只狗杀了吃肉。
女儿金枝、儿子王宝禄听说后,都抹鼻子大哭,坚决不让杀狗,每天看护着大花狗不让出门,免得被人悄悄打死吃掉。大花狗也懂事儿似的,只呆在院子里,不再偷偷跑出去瞎转。
一天,姚淑美下地回来,推开大门,见大花狗趴在西墙边上一动不动,两只眼睛正死死盯着前方。姚淑美顺着大花狗的目光望去,发现不远处,有个老鼠洞口,那大花狗两眼盯的就是那个老鼠洞口。
姚淑美明白了,只悄悄进了屋,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看大花狗是如何逮老鼠的。院子里静静的,只有树上的鸟儿在鸣叫。
静了一会儿,姚淑美看见,那个黑色洞口里,探出一个贼头贼脑尖嘴长耳毛茸茸的老鼠头来。那只老鼠前爪趴在洞口,两只小黑眼珠机警地东张西望,却很快又缩了回去。大花狗趴在地上不为所动,只尾巴尖儿轻轻摇了两下,两只眼仍盯着老鼠洞口。
又过了一会儿,洞口里的老鼠再次探出头来,转着脑袋,望了望。大花狗一动不动,像雕像一样趴在地上。那只老鼠大着胆子探出半个身来,刚探出半个身又迅速退回洞里了。
大花狗依旧喟然不动,只尾巴尖向上卷了半个圆圈儿,看来也是按捺不住了。
姚淑美也坐在门前一动不动,生怕惊动了老鼠,坏了大花狗的好事儿,看到大花狗尾巴竖起半个圈儿不动了,便不觉会心地笑了,心想:你这花狗还真成了精,和老鼠玩捉迷藏,比猫还有耐心哩。
姚淑美正在想着,眼见那只老鼠又从洞口探出头来,鬼头鬼脑的,略作停顿,便蹿出洞口。出了洞口,那老鼠便快速向北边墙角跑去。
姚淑美顺着老鼠跑的方向看去,原来墙脚有个出水口,看来这老鼠是想从这个出水口处跑出去。这时,只见大花狗突然跃起身,箭也似地蹿了过去。那只老鼠发现危险忙掉头返回,想再逃回洞里时,那里还能让它跑得掉?被扑上来的大花狗一口咬住,只听那只老鼠“叽”叫了一声,便被大花狗活活吞到肚子里了。
姚淑美看得惊心动魄,手捂住胸口,拍了两拍,长长舒了口气。那大花狗吃了东西,便跑到姚淑美跟前,不停地摇着尾巴。姚淑美微笑着,伸手摸了一下大花狗毛茸茸的头顶,大花狗便就势趴在姚淑美脚边,打了个滚,肚皮朝天,四蹄朝上,不停地滚动着身子。
自此以后,大花狗故技重演,见天一门心思逮老鼠吃。只是大概因为家里没有粮食的缘故吧,老鼠本来就不多,被大花狗逮了几只,就不再见有老鼠出洞了。大花狗似乎很失望,趴在地上等了两天便没了兴趣。姚淑美一家三口,看着大花狗饥饿难忍的样子,不能给它找到吃的,心里很是着急,只是也没有办法。
一次,金枝看见花狗嘴里叼个什么东西咯吱咯吱在啃,走近一看,原来是那花狗在啃一块砖头。金枝不觉流下泪来。
终于有一天,大花狗饿极了,跑了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王宝禄和妹妹金枝俩人哭着喊着,找遍了整个寨子,也没有找到。有人悄悄告诉姚淑美说,见到寨海子西北角岸边不知是谁扔了一堆狗毛,像是她家花狗的。姚淑美过去看了,果然是一堆狗毛,知道大花狗已经没有了,不由得眼角湿润,只是没敢告诉两个孩子,却拿话安慰儿子宝禄、女儿金枝说:“花狗饿极了,不知死在哪里了,不要找了。早死早托生,只要别托生在咱这个地方就好了。”
两个孩子又伤心地哭了一回,也只得罢了。
————摘自长篇小说 《风雨桃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