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996的Eric,为何头发失踪?
朋克养生的Amanda,为何彻夜失眠?
健身节食,严格自律的你,为何喝水都会胖?
感觉身体被掏空,究竟谁才是真凶?
请跟随本期走近医学,来一探究竟。
人类身体,据说是上帝的杰作,也被叫做生物进化的奇迹。
自身有非常精密又自成体系的运转机制。
其中,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就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来实现对有机体也就是自己的身体的控制。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体统相辅相成,一同影响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甚至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行为。
以上解说来自百度百科。
刘大喵的理解,内分泌系统,有点儿像公司里的人力资源部门。
负责的是搭建人员架构,协调管理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
起到让员工按部就班,专心干活儿的作用。
所以,一旦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人体全身的各个部门,让业务部门都无心工作,或者一路跑偏。
从而让公司整体业务一片大乱。
人体的内分泌器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就像不同层级的人事部门,操控着上一集出场的“人体信使”激素们的活动。
一旦这些器官出了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对人的身体形成立竿见影的影响。
比如都市男女常患的“过劳肥”,其实就是压力过大导致皮质醇分泌过多,而皮质醇引发脂肪的堆积形成的。
而脱发、失眠等等常见的亚健康症状,十有八九都是需要去看内分泌科的病症。
库欣综合征,作为一位拥有疑难杂症title的内分泌科疾病。
之所以疑难,就是因为它的确诊过程,要涉及到对人体内分泌器官的逐项排查。
皮质醇分泌过多的症状,可能是人体的脑垂体、肾上腺、或者其他重要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的。
上面这道2015年的医学考试题,请注意审题,所有选项都是病因。
所以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在确诊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
先是会因为其他并发症的原因被诊断成其他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
只有详细化验血皮质醇浓度,才能确诊库欣病。
另外,在确诊库欣病之后,还需要逐项排查寻找的准确的病灶才能开始治疗。
总之,库欣病除了并发症花样繁多之外,其确诊过程也呈现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复。
让库欣病患者眼花缭乱,累觉不爱。
-------走近医学分割线-------------
前情提要:
刘大喵发现抑郁症这条渣男狗,只是贪图喵的皮质醇。
而把自己折磨得“脱胎换骨”的,其实是库欣综合征。
痛定思痛的刘大喵,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奔赴医院。
跟库欣症当面对质。
当时的刘大喵,对库欣病的凶残,还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以为它只是一个像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
以为自己人生中的住院初体验,只是一个医院三日游而已。
想着这辈子没住过院,也算个新鲜尝试。
无知无畏的刘大喵把住院当成出差一样对待,打包了一堆完全没用的东西。
床单、被罩、枕头、降噪耳机、以及帽子若干顶。
对,虽然头发稀少,但刘大喵的时尚追求已经回来了。
幻想着在医院用帽子搭配不同的穿搭造型。
当然,幻想是美好的,刘大喵以为穿上病号服,自己是这样的。
现实是,医院只有全套病号服这一个造型。
死亡配色的条纹加上肥大版型,搭配任何帽子都不好看。
而且和时尚没半毛钱关系。
总之,收拾好行囊,刘大喵就欢快的自己开着车,在喵妈喵爸的陪同下,去住院了。
当时完全没想到,第一次就是住到吐的程度。
在住院部check in,入住了肾病糖尿病房。
要说刘大喵住院的窗运,即病房窗外的景色,一直都不错。
病房宽敞明亮,床位临窗,每天一抬眼,就能看见晨曦落日。
内分泌病房干净整洁,护士漂亮亲切。
最妙的是还有个图书角。
村上春树、张爱玲、路遥的大作和一带一路年度报告,大家一起排排坐。
跨界混搭,却莫名的和谐。
住院第一天,内分泌科的主任医师,带着一群实习医生过来查房。
兴高采烈的说:
“大家看,这是我们院,第一个库欣病例。”
医生们一双双充满兴奋和喜悦的眼睛,真把刘大喵看了个毛骨悚然。
有种动物园的大熊猫看着栏杆外拍照的游客的观感。
这些奇怪的人类,在兴奋神马。
不过时间长了,刘大喵也就理解了。
医生们兴奋其实挺正常的,毕竟工作里见到行走的考试题。
还是那种当年考试很容易出错的重点题时,难免会感慨呀。
以下是易错题库考题......
于是,刘大喵每天既享受着大熊猫一样被围观的待遇,也开始做起了实验的小白鼠,踏上了寻找病灶的旅程。
每天早起先抽十管血,然后再各种设备扫描身体,做几个身体实验。
对,不是检查,是实验。
实验一:
凌晨2点,刘大喵被护士叫醒。
让喵十分钟内吃个馒头,喝瓶矿泉水,然后测血糖。
虽然当时刘大喵食欲旺盛,但馒头,喵不爱吃啊。
护士看喵吃得实在勉强,贴心的说:
“可以吃点儿咸菜,你自己有咸菜么?我给你拿一点儿来?”
刘大喵塞了一嘴馒头渣,艰难的摇头:
“千万别,咸菜我更不爱吃。”
吃到最后,刘大喵倒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吃完馒头喝水,满嘴都是麦芽糖的味道。
实验二:
大小地塞米松实验(此处省略2000字)。
简单说就是分若干天,若干次,让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皮质醇激素。
再验血,检测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液里的皮质醇浓度。
按此来推算患者是哪个内分泌器官出了问题。
一连串的计算公式和逻辑推导,让刘大喵彻底理解了,为啥库欣病能成为医学考试的重点题。
真是繁琐到能逼死强迫症。
-------小实验分割线---------------
虽然实验很繁琐。但好在住院部的病房就是个微缩的社会模型,人满为患。
病友们,在病房这个小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都能开始一段相当精彩的表演。
因为刘大喵住在肾病糖尿病病房,整整一层病友,90%是糖尿病患者,都是住院来调整血糖的。
几乎人人都曾是热爱大鱼大肉,崇尚饮食自由的美食斗士。
刘大喵每天闲着无事,就看着各种胖得珠圆玉润的大叔大妈们为了吃和护士们斗智斗勇,唇枪舌剑。
小剧场一:
午饭后,一条身高1米8,得有200斤的大汉,追在护士身后:
“护士护士,我低血糖了,哎妈呀,头晕头晕”
护士小姑娘淡定的看了看他:
“刚吃完午饭,测完血糖,哪里低啦?
饿了你吃半根黄瓜吧。
那种水果黄瓜啊,不能比手指长的,只许吃半根,黄瓜也是有糖分的”
大汉欲言又止,脸色也绿得像黄瓜。
小剧场二:
晚上,隔壁病房的阿姨来刘大喵的病房,找隔壁床的病友诉苦:
“姐,你说这住院忒烦人了,我这每天吃这么少,血糖为啥还降不下来呢。”
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包炒花生米,嘎嘣脆的吃起来。
一转头,看见刘大喵,猫眼圆睁在看,递过花生:
“姑娘,吃花生米么?”
刘大喵看看浸满油的花生米:
“阿姨,你晚上能吃这个么?”
阿姨:
“我晚饭没吃饱,饿了,还不能吃点零食垫垫肚子了?”
刘大喵“......能。”
-------小剧场的分割线---------
和糖尿病人们血糖太高的困扰不同,刘大喵刚刚暴瘦了二十斤。
几次血糖测试,餐后血糖只到别人餐前血糖的零头。
其实也没有多低,但是架不住同行衬托。
医生护士都嘱咐刘大喵随身带着食物,补充血糖,防止血糖波动,引发晕倒。
而且明确指出,喝可乐是能最快提升血糖的方法。
于是整楼层的人,每餐都是低油低脂,还要加强运动。
刘大喵却欢快的抱着喵妈送来的饭盒,大嚼饺子,狂喝可乐。
还吃完就睡,一幅跟垃圾食品厮守到地老天荒的样子,真是相当拉仇恨。
生病前的刘大喵,也曾是个追求养生的中年人。
戒主食,戒甜点,戒可乐好久了。
出门随身携带保温杯泡枸杞,健身,跑步,瑜伽,却仍然是个胖子。
喵妈,喵姨妈,喵表嫂,凡是亲近到愿意费心管你的年长女性。
都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又批评又鼓励:
“少吃点儿吧,你再减减肥呗”
刘大喵也不是没努力过。
健身课不知道买了多少,还去参加过针灸推拿减肥。
刘大喵在动次动次,震耳欲聋的音乐里,让人噼里啪啦的拍得全身淤青。
然后听健康顾问,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鼓励喵说:
“姐姐要加油,回家不要偷吃东西哦。”
可惜当时的刘大喵,水米不进的断食,饿得脸色蜡黄,也只能减几斤水分的重量。
一旦吃点儿东西,体重立刻回到初始设置。
现在,刘大喵终于扬眉吐气了。
喵得的这叫皮质醇增多症。
皮质醇过高,就是会让脂肪囤积到躯干上,让人瘦不下来啊。
人生头一次减肥free的感觉,那真是个大写的爽字。
可惜,虽然吃得快乐,刘大喵的身体机能指标却都开始断崖式的下跌。
抽个血能淤青一大片,偶尔的小磕碰,还没觉得疼,已经青紫一片,而且拒绝愈合。
血压高得眼睛对焦不准,头晕目眩。
走两三步路就气喘吁吁,上台阶跟爬珠穆朗玛峰似的费劲。
头发掉得再也不好意思说自己cosplay罗永浩了。
生命力,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
然而检查却没有那么快结束,病因一时半会还不好确定。
那段时间,亲朋好友的关心慰问,经常能转变成大型尬聊现场。
因为刘大喵的病情总是跳跃式发展,让人没法正常聊天。
朋友问:
“你之前抑郁,现在调理的咋样了。”
刘大喵:
“抑郁好像好了,但我住院呢,库欣,在做检查”
朋友:
“那又是哪里出问题了?”
刘大喵:
“要排查,现在检查到肾,可能是肾上腺增生引起的。”
朋友关心安慰若干句.......
一周后
朋友问
“你的肾病治得怎么样”
刘大喵:
“还在检查中,可能不是肾病,是脑垂体的问题。”
朋友“........”
库欣病,并发症能写满一页纸。
病因可写一篇推理论文。
关键是引发疾病的病灶器官,位置天南海北,谁也不挨着谁。
需要一个一个器官的进行排查。
(看着和开篇那道题一样吧,但这是一道多选题)
一项一项的查下来。
刘大喵肾上腺有增生,肺上有阴影,大夫说等脑垂体的核磁共振做完再看吧。
刘大喵心想,这是要看能不能凑成一手同花顺么?
于是,刘大喵以为的医院三日游,就这么变成了医院精品游。
在医院,从清明节一直住到了劳动节。
新鲜劲儿过去了,刘大喵已经开始嫌弃住院生活的单调。
网速太慢,让喵都追不了最新更新的《权利的游戏》最终季了。
好在最后的脑核磁共振,在刘大喵垂体的位置拍到了一个明显的病变组织。
让医生们松了口气,这一路的医学推理,似乎暂时尘埃落定了。
凶手瘤子君,身材瘦小,只有七毫米。
藏得很深,躲在大脑深部的脑垂体里,得通过加强剂的药物加持,才能用核磁共振捕捉到它的踪迹。
因为身高不足一厘米,它的学名,叫微腺瘤。
看着好像其貌不扬,可它身材小能量大,能驱动脑垂体这个中枢核心,大量释放出无影无形的蛊毒皮质醇大杀器。
让人情绪失调,血压血糖升高,从外形到性格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还会如中了化骨绵掌一般全身骨质疏松。
刘大喵觉得这么个缠绵悱恻让人自己生产毒药毒害自己的阴狠作派,叫它一声肿瘤界的蛊王瘤真的实质名归。
不过,见识了蛊王瘤的凶残而阴险后,刘大喵没有害怕,倒是燃起了熊熊斗志,摩拳擦掌,要和蛊王瘤决以死战。